我只是個寫程式的小工程師,要用30天開始認識K8S,學會K8S的應用,期望在持續學習的某一天能夠拿出K8S跟團隊一起作戰!
K8s的網路模型設計是為了解決四個通訊需求 Container to Container: Pod 內部各個container彼此之間的溝通 Pod to P...
API Server創建Pod的過程會透過kube-scheduler從cluster中選擇一個最佳節點來運作, 通常是由default-scheduler來執...
k8s有許多指標數據需要搜集, 大致上可以分為兩類: 監控 k8s cluster本身 和 監控Pod;監控k8s cluster的目的是要確認健康狀況, 包含...
自定義指標API允許請求任意指標, 目的是提供用戶和K8s組建一個可以依賴的穩定的API, 要實現指標API需要相應的後端監視系統, Prometheus 是第...
Horizontal Pod Autoscaler是K8s提供的一種可以自動伸縮(Auto Scaling)的工具, 它可以從資源指標API和自定義指標API中...
Helm是k8s的應用程序管理器(the package manager for k8s), 類似Linux上的yum或apt-get, 是一個將手動部署自動化...
Resource Quotas K8s 會透過coontainer, pod 等對象發出資源請求或消費compute resources, 預設可使用的comp...
Scheduling Framework 是k8s scheduler上的一個結構, 支援自定義調度器Plugin, 這些Plugin可以作為原有調度器的延伸,...
上圖畫的是應用程式到K8s的流程: 工程師寫好程式之後會推上gitea gitea 觸發 drone 跑過 go test, ci-lint檢查 透過 Doc...
第30天, 憑藉著一點衝動報名鐵人賽, 加上一點不服輸選了K8s當主題, 最後再靠著一點堅持跟著【kubernetes 進階實戰】一步一步地吞食完了K8s。從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