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atGPT寫代碼比我還快,Copilot提示比我還準,那身為工程師的我們到底還剩什麼價值?答案是:AI可以幫你寫代碼,但它不會幫你思考「為什麼要這樣寫」。
本系列《AWS架構師的自我修養》正是為此趨勢而生。透過30天的系統性討論,我們將探討如何在AI解放coding後,專注於領域(Domain)驅動的實作方法。內容涵蓋五大核心能力:從業務需求分析的架構師思維養成,到AWS服務選型的系統化決策框架;從DevOps實踐的自動化流程設計,到可觀測性架構的企業級實現;最終整合為完整的雲端解決方案設計能力。
本系列適合3-5年經驗、想要成為真正能夠駕馭AI工具、設計雲端架構的現代工程師。
經過前面九天的建模與分析,我們已經確定了系統的本質、邊界和交互模式。但現在面臨一個更實際的問題:如何在真實世界的約束下,讓這些精心設計的領域概念快速響應用戶需求...
資安暴露風險與效能的辯證關係 簡單來說,這兩者在本質上是一對矛盾體。 效能的極致追求是將數據盡可能地複製、分發,並放置在離用戶最近的地方(瀏覽器、CDN、記憶體...
成本建模:ROI 驅動的快取決策 在業界,尤其是在我的經驗中,這部分往往是決定一個技術方案能否落地的最終審判,再優雅、高彈性、高維護性的架構,如果算不過來經濟帳...
昨天我們探討了快取的三重存在論,今天我們深入到數據的最終歸宿:持久化存儲層。 如果說快取是系統的短期記憶,那麼資料庫就是系統的長期記憶與知識庫。當快取失效、系統...
核心設計策略深度解析 1. 主檔管理策略(Master Data Management) 想像一下,如果圖書館裡,櫃台人員、管理員、採購部門各自都有一份自己的的...
2. 事件驅動架構(Event-Driven Design) 再次回到我們的圖書館比喻。 傳統的資料庫設計,就像一個只關心「現在」的圖書館員。 我們問他:「《夜...
3. CQRS(命令查詢責任分離) 讓我們放過圖書館可憐的管理員與累癱的工讀生,現在我們將我們的興致延燒到全世界將近三分之一的人同時觀看、萬萬眾矚目且緊張刺激的...
4. 多租戶架構(Multi-Tenancy) 既然說到了電視轉播,我想到了在我的大學生涯中有協助執行一個研究案 《NetFlix 亞洲地區閱聽眾愛好集群側寫分...
5. 分片策略(Sharding Strategies) 最近看了獵魔女團,不得不說《Soda Pop》真的是一首很洗腦的歌,而且根據我以前操作客戶品牌的經驗(...
6. 冷熱資料分層(Data Tiering) 這是一個在大型系統中極其重要,但經常被初學者忽略的策略,它的核心不是技術,而是一種經濟學思維。而且非常容易跟快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