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atGPT寫代碼比我還快,Copilot提示比我還準,那身為工程師的我們到底還剩什麼價值?答案是:AI可以幫你寫代碼,但它不會幫你思考「為什麼要這樣寫」。
本系列《AWS架構師的自我修養》正是為此趨勢而生。透過30天的系統性討論,我們將探討如何在AI解放coding後,專注於領域(Domain)驅動的實作方法。內容涵蓋五大核心能力:從業務需求分析的架構師思維養成,到AWS服務選型的系統化決策框架;從DevOps實踐的自動化流程設計,到可觀測性架構的企業級實現;最終整合為完整的雲端解決方案設計能力。
本系列適合3-5年經驗、想要成為真正能夠駕馭AI工具、設計雲端架構的現代工程師。
在先前兩個主題 <Infrastructure as Code : Terraform 基礎設施代碼化與版本管控> 與 <CI/CD 全自動化...
3. Amazon ECS 叢集管理 我們已經蓋好了標準化的廚房 (IaC),也設計好了標準化的「半成品料理包」 (Docker Image)。現在,我們需要一...
5. CI/CD 管道整合 有鑑於我們在 <CI/CD 全自動化實作 - GitHub Actions × CodePipeline × CodeBuil...
隨著我們的不斷的討論,我們也將抵達《軟體開發與持續整合》的最後一個討論的內容 - "開發者體驗(DX)優化"。 在前面四天的內容中我們分別討...
進入《驗證與品質保證》階段的第一天,我們將探討一個常被忽視但極其關鍵的主題:「系統驗收準則制定」。 經過前面 17 天的討論,我們已經建立了完整的開發流程:從需...
Day 19 | UX 測試與可用性驗證:從觀察使用者行為到修正設計 - 易用性測試(Usability testing)與用戶體驗優化 繼昨天完成了系統驗收準...
進入《驗證與品質保證》的第三天,我們將探討一個核心且深遠的主題:可測試系統的設計思維。 這是「向外看」的思維,反過來影響「向內看」的實踐。品質不是在開發完成後才...
完成了《驗證與品質保證》階段的前三個主題後,我們進入最後一個關鍵環節:性能測試與負載壓力測試。 現在,我們將從品保 (QA) 角度重新審視它,目標是 「建立系統...
在經歷過前面 21 天的那麼多內容後,我們基本上來到系統開發的倒數第 2 個環節 發佈與運營監控 我們很終於走到了軟體開發生命週期的這個階段,可喜可賀可喜可賀,...
Day 23 | 可觀測性三大支柱:從監控到回答未知問題 - Logs, Metrics, Traces 的整合實踐 在我們為系統建立了堅實的零信任安全基礎之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