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次參賽以「生成式 AI 與資安防線:探索、實驗與實作」為題,旨在探討生成式 AI 在資安領域的應用與影響。參賽過程將從理論探索入手,分析生成式 AI 可能帶來的資安威脅與防禦策略;接著進行實驗與模擬,驗證 AI 技術在攻防情境中的實際表現;最後透過實作展示,設計簡單的防線系統或工具,呈現生成式 AI 與資安防護的整合應用,強調理論、實驗與實作的完整學習歷程。
隨著生成式 AI 能快速產生程式碼、腳本與自動化流程,一個令人憂心的問題浮現:AI 會不會讓攻擊自動化、讓駭客更快寫出惡意程式碼? 今天我們來釐清風險、觀察攻防...
生成式 AI 很好用,但一個常被忽略的問題是:把敏感資料丟給 AI,可能正在把機密「送出去」。今天我們要討論為什麼把敏感資訊放到生成式 AI(或公開平台)的提示...
生成式 AI 不只改變了創作與工作方式,也正在被不法分子當作「放大器」使用:讓詐騙更逼真、攻擊更自動化、社交工程更具針對性。今天整理幾個已被公開報導的真實案例,...
過去兩週我們一路從生成式 AI 的原理、應用到它對資訊安全造成的各種衝擊:從逼真的釣魚郵件、Deepfake 聲音、到 AI 助攻的惡意程式碼與資料外洩風險。今...
企業面對的挑戰與應對策略: 1.資料保護與隱私合規:員工在使用生成式 AI 工具時,若不慎輸入公司內部數據(例如客戶名單、原始碼、財務資訊),可能導致外洩。...
為什麼需要 AI 輔助? 1.數據量龐大:一個大型企業每天產生的安全日誌可能高達數十億筆,人力幾乎無法逐一檢視。 2.攻擊手法不斷進化:從釣魚攻擊、惡意程式到零...
隨著生成式 AI 的廣泛應用,駭客不僅可能利用 AI 來發動攻擊,也可能竊取或濫用他人的 AI 模型。為了避免知識產權遭竊與濫用,模型水印(Model Wate...
在生成式 AI 與資訊安全的交叉領域,常常有人問:AI 會取代資安專家嗎?答案是否定的。AI 的確能提升效率、降低人力負擔,但它無法完全取代人的判斷力與經驗。因...
隨著生成式 AI 的普及,從圖像創作、程式碼生成,到自動化客服與資安防禦,AI 已經深入我們的日常。然而,AI 的應用同時也引發了 法律與倫理 的重大討論:我們...
在生成式 AI 與數位轉型的浪潮下,資安環境正快速變化。傳統的「攻防技術」固然重要,但未來的資安專家需要具備更全面的能力,才能應對多變的威脅與挑戰。 1.技術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