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系列以建築圖像中的門、柱等元素為例,結合YOLO物件偵測與OCR文字辨識等AI技術,將辨識數據結構化後串接至BIM/IFC建模流程。內容完整呈現從圖像前處理、AI辨識、資料對接到BIM建模的自動化全流程,驗證AI於建築智慧數位化的實務可行性,並為建築數位轉型提供多元應用參考。
(本系列部分內容與程式碼由AI工具輔助構思、修訂與產生,主要觀點及實作經驗均為作者原創、測試與整理。)
在建築領域,蒐集大量且品質一致的標註圖紙並不容易,主要因為產業特性涉及智慧財產權,資料流通與交換相當有限。 因此,本文引用論文所採用的Cubicase5K...
以圖說描述一棟建築物,往往需要從平面圖、立面圖、剖面圖等不同類型的圖面中擷取關鍵資訊。例如,如果想快速了解全棟高度,就必須回到立面圖上找標註。因此,建築圖不...
在前篇我們透過PaddleOCR,初步將建築圖紙上的文字資訊辨識成文字資料,接下來本篇將聚焦於常見的識別情境與誤判分析。唯有深入理解各類誤判背後的結構與成因...
上一篇實作PaddleOCR的辨識成果可以發現,一行一行雜亂無序的資料是難以進行分析的。今天,我們將實作規劃出OCR結構化資料所需的關鍵欄位,使每一個項目在...
在Day13我們發現文字辨識結果中,字形相近與名詞拆分的誤判,很大部分原因應該來自簡繁體共存所造成的影響;另外在Day14雖然已經解析每筆資料的定位點,但要...
今天開始進入BIM/IFC新單元,我曾在Day02和Day04對它們做了簡單的介紹。本篇主要會介紹OpenBIM的起源、更深入的IFC技術結構、IFC在整個...
對於IFC語法格式有初步的了解之後,今天我們要來看的是如何來編輯修訂它們。 17.1. 主流開源BIM/IFC工具 17.1.1. BlenderBIM 熟...
在前面的章節已有分別介紹YOLO和PaddleOCR如何將辨識結果轉換為定位資料,今天我們再次來回顧與整理,這兩種AI所生成的結果在BIM資料流中的角色。...
IFC開放格式在OpenBIM中有相當重要性,本篇將探討AI辨識結果與IFC資料的對應。 19.1. AI預測結果的轉換 我們在Day9已成功輸出YOLO物...
今天本篇要以實作的程式碼,示範如何將已知的物件定位與尺寸資料,轉換為可在 BIM 軟體中開啟的 IFC 模型檔案的整個流程步驟。 20.1. 門物件偵測示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