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一場連續 30 天的工程師自我挑戰。沒有特定框架,只有不斷探索與實驗的熱情。
我會每天分享一篇 IT 相關文章,內容可能是實測 AI 工具的心得、Kubernetes 部署與最佳實踐、學習過程中我自己的疑問、開發者日常自動化小技巧,甚至是我在解決某個 Bug 時的腦內推理過程。
這不是單一技術的深潛,而是一趟跨領域的雜學之旅。希望能讓你在閱讀的過程中,不只學到新東西,也能感受到工程師每天與工具、程式碼、雲端與腦洞搏鬥的樂趣。
如果你喜歡邊看邊動手,或對「今天會學到什麼」充滿好奇,那這 30 天,讓我們一起在鍵盤後面冒險。
從 Copilot 到 Kiro:AI 程式助理的下一步 — 一位開發者的實測比較與觀察 1. 前言:AI 助手進入「懂上下文」時代 近幾年,AI 程式助理的...
1. 前言:從等待到開啟 Hook 的第一步 筆者在兩個月前按下 Kiro 的 Join the Waitlist,最近終於收到啟用碼信件! 點擊信中的下載連結...
1. 前言:從 Vibe Coding 到有結構的開發習慣 我當初看到Kiro就躍躍欲試,就是因為它主打的 spec-driven development 概念...
1. 前言:從腦海藍圖到落地專案 在上一篇,我聊了 Kiro 的 Spec 系統如何讓「計劃」和「執行」貼得更近。 今天,我要用一個實際案例,帶你看看我如何用...
1. 前言 在上一篇,我介紹了如何用 Kiro Spec 從需求到設計規劃 MCP Server。這次,我要直接帶你走一遍真實的任務流程:實作 MCP 驗證整合...
1. 前言:Steering 是什麼? 一路寫下來,我們談了 Spec 如何幫專案結構化、MCP Server 怎麼落地、任務如何一步步推進。今天,就是要介紹...
1. 前言 今年我在做一個自己的 side project —— QueryPal。 它的目標很單純: 給我一個網頁介面,讓我可以更輕鬆地操作 Azure Co...
1. 前言 在第一篇文章中,我們先從需求面談起,讓 QueryPal 具備了 MCP Server 的能力,AI 客戶端(例如 Copilot、Kiro、Cla...
你會得到什麼 一個可直接啟動的 FastAPI 專案 兩支可用 API: GET /apod:回傳每日天文圖(Astronomy Picture of t...
在前一篇我們已經完成了 FastAPI + NASA API 的 baseline,這一篇要把它升級成 AI 可直接使用的 MCP 工具伺服器。 你會得到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