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用MLFlow從零開始建置模型應用的完善流程。讓模型訓練不只能做出模型,還要可追蹤還原、可比較、可部署、可被前端使用。
透過本次30天的文章歸納,一起來學會如何用Docker建置MLflow + FastAPI + Streamlit,並且實現完整ML生命週期。
背景與目標 到目前為止,我們已經: 建立了 User-based CF 與 Item-based TF-IDF 推薦模型。 用 MLflow 紀錄實驗與 ar...
背景與目標 在 Day 11,我們第一次把 Popular Top-10 baseline 註冊進了 MLflow Model Registry。 今天,我們要...
背景與目標 到目前為止,我們的 Notebook 裡有很多零散的程式碼: 載入資料 訓練模型(Popular Top-10、TF-IDF) 記錄到 MLflo...
背景與目標 在 Day 13,我們已經建立了 Pipeline,可以一鍵執行「載入資料 → 訓練 TF-IDF → 評估並記錄到 MLflow」。 不過,目前我...
背景與目標 到目前為止,我們已經有了不同模型: Popular Top-10 baseline TF-IDF 模型(Day 12–14 pipeline...
背景與目標 在 Day 15,我們統一了推薦輸出的格式,並存到 MLflow artifacts。今天我們來進行: 單一樣本解釋:看特定動畫的 genre/...
背景與目標 到目前為止,我們已經能在 MLflow 裡追蹤模型實驗結果。但如果要提供服務,僅用 run_id 方式不穩定(容易消失,無版本控制)。 👉 今天我們...
背景與目標 從 Day 11 開始,我們已經完成: Day 11:Popular Top-10 baseline 建立並註冊到 MLflow。 Day 1...
背景與目標 在 Day 11–18,我們的 PopularTop10 baseline 模型總是固定不變,無法體現「隨時間演化」。今天我們要: 修改 Pop...
背景與目標 過去 19 天,我們從 0 開始,一步步完成了: 環境建置(Docker + docker-compose) 資料準備與 EDA 建立 base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