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專案中,我認為流程是重要的,久了也會有默契,讓事情更有效率地進行下去的。
雖然可能每間公司都不盡相同,但如果遇到隕石式的神之開發環境,真的是會不知所措,沒有頭緒,通靈也無解。好在曾經以為的隕石,都被一一化解了(幸好不是真正的隕石),而我最後會提如何解。
製作前期,PM 與需求端客戶訪談需求,畫 wireframe,或是拼貼視覺的草圖,來回溝通確認。
製作中期,PM 用確認過的拼貼視覺草圖,搭配建議的視覺圖、參考網站來描述需求給我,我製作設計精稿 mockup,需求端確認後,提供給前端工程師切版,之後再提供給另外的工程師上線。
製作前期,由 PM 與各需求端訪談需求,並畫 flow chart, wireframe(甚至是 mockup)等,來回溝通。
製作中期,我拿到 wireframe 確認需求、製作設計檔案,盡可能的從這邊開始規格模組化元件,再由 PM 去溝通設計稿,設計稿確認後即切版。
切版過程中,可能因為一些原因需要微調設計,但會儘量降低調動可能,在經過模組化的設計後,落實切版就也能順利模組化,達成一致性,例如:一致的按鈕、顏色固定成變數、卡片組件一致性等。
切完版後,交付前端工程師套入程式與框架,後續我也還會因應需求,在套版完的程式框架內,調整網頁版面或文案資訊。
其他聽說的流程:
製作前期,設計師就與 PM 一同參與需求端的溝通與說明,再由設計師製作 pototype, wireframe, mockup, 工程師切版套版上線。
有興趣的開發流程:敏捷式開發
開發種類:
瀑布流、隕石式開發
我想是要先知道需求者的想法,修改的核心原因,需求者的個性、對設計的標準是什麼都可以從中了解。
有時候太明確的修改需求,或是太不明確的修改需求,需要確認真正的核心原因是什麼呢?
講得有點多了,但暫時找到的相關文章:
大多數人口中所講的,大多不是他心中真正所想的需求,而是經過自己認知轉化後的規格。
需求像是睡美人城堡的藤蔓蔓延時:
軟體專案如何控制需求蔓延
明天再來作設計流程的筆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