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CPC 是一個多階段的比賽。最後一階段是昨天介紹的 ICPC 世界總決賽。一支隊伍在進入決賽之前,必須先在所屬的賽區獲得決賽門票。而整個世界分成了許多賽區。亞洲的部分則是包含三個分開的賽區: 亞洲東大陸、亞洲西大陸以及亞洲太平洋賽區。
從 2019 年開始,各個賽區就有在討論是否增設『賽區總決賽』。而最早實施的就屬北美洲賽區了,這個我們明後天來聊。在我參賽的古早時代,亞洲只有一區,而澳洲則不算在亞洲太平洋地區。當時澳洲和紐西蘭自成一區。負責亞洲賽區的大佬是在德州大學任教的黃金雄(西杰)教授,每一年都會為了讓哪一隊從哪個賽區晉級而大傷腦筋。
這個『賽區總決賽』的計畫在亞洲東大陸賽區有被執行(畢竟亞洲東大陸地區只有中國、香港、澳門等地方,取得共識與實行較為快速),在台灣這邊的亞洲太平洋地區,則是因為 COVID 疫情的關係,計畫有所延遲。詳情可以查看 Codeforces 上面的討論,裡面也有提及交大謝旻錚教授在 ICPC 會議上針對亞洲太平洋地區決賽 (PSP Finals) 提出的計畫整理,裡面對於該區的各個子區域賽如何計算點數、以及世界決賽門票的計算方式有深入的討論。
圖片取自 ICPC官網。
根據地理環境和比賽文化的不同,設計出不同的晉級方法也是 ICPC 這些年來最富饒趣味的地方。我的印象中,在亞洲太平洋賽區時常會有多個國家舉辦子區域賽。每一支隊伍在同一年間,可以參加至多兩個子區域賽。這點與其他賽區的賽制完全不同。最終晉級的隊伍列表也是由黃金雄教授公布在他的部落格。關於這點,當然有人義憤填膺、也會有人津津樂道,至於是哪一種就見仁見智了。
不過,無論如何,在一個賽區全力以赴爭取前面的名次,是進入世界決賽的必要條件。一年能夠參加兩場區域賽,除了台灣站以外,如果能夠爭取學校經費補助(或是自籌經費)出國參加比賽,在說長不長說短也不短的大學生涯中,應該也是個極為難得的經驗。
最後附上官網畫面:
https://icpc.global/regionals/finder/APSEP-2021
區域賽列表那邊的一堆 xxxx 到底是什麼意思啦X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