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邦幫忙

1

【閒聊】軟體開發的系統分析中結構化分析的實務經驗分享

Jos 2024-06-23 00:21:05914 瀏覽
  • 分享至 

  • xImage
  •  

近期換公司後工作比較繁忙,加上重新擔任專案經理來協助公司處理專案,所以就沒有時間再來這邊寫文章來閒聊,今天在學校實驗室,重新靜下心來幫公司新專案做系統分析,花六小時做新專案的供應商系統的分析的前半段,順便給公司新團隊建立結構化分析要素與範例,從系統架構圖、系統主流程圖、系統功能架構圖、系統應用介面規劃清單,到資料流程圖、系統需求清單..等,之前在處理公司專案這過程中發現公司新程式設計師很多都不清楚系統分析是有理論基礎,寫這份系統分析文件是要用結構化分析還是用物件導向分析也不清楚用方式,我後來思考一下公司的團隊成員大多不是本科畢業【1】,所以就理解這問題,剛好我重新做這專案系統分析工作,加上這專案是傳統中南部的製造業公司,畢竟這個文件是要給客戶資訊室人員(IT)與公司程式設計師看,因此我就採用用結構化分析為主要的方法來寫這份文件。

在寫過程中就把之前學校教系統分析理論與個人在軟體專案經驗與實務先整理一下, 我通常做結構化分析初期前置工作整理,需要整理文件如下:

  • 原始的客戶需求文件
  • 初步訪談與客戶討論會議紀錄
  • 客戶人工流程與實體表報整理
  • 客戶的期望值

整理完後,就依照結構化分析基本原則開始做文件【2】,步驟如下

  • 整理客戶需求文件閱讀會議記錄
  • 撰寫系統規格文件【3】
  • 畫系統基本架構圖
  • 畫系統網路架構圖
  • 畫系統主要作業流程圖(目前人工流程)
  • 規劃系統功能架構圖
  • 規劃系統應用程式介面並給予編號【4】
  • 畫資料流程圖的撰寫
  • 畫出各作業的子系統流程圖
  • 規劃系統資料辭典
  • 額外加上補充作業圖【5】
  • 畫出各系統的風格畫面與欄位說明
  • 撰寫系統操作邏輯與背景運算邏輯說明
  • 最後整理整系統文分析文件的章節

有以上的資料後就可以組成系統分析文件前半段分析,後半段分析就開始針對每個模組與作業製作UI畫面與欄位詳細說明,建議文件要加上系統或專案共同規則如統一的日期格式、防呆條件、必填攔位檢查...等,這樣這分系統分析文件就會更加的完整。

最後撰寫文件時可以附上訪談會議紀錄與需求編號對應表,來證明客戶需求都有在這份文件上,我會寫這篇文章也是公司的程式設計師對於系統分析的理論與實務上都不理解,加上近年軟體工程師討論的主流都是Agile開發或DevOps等開發方式,所以它們清楚新軟體開發流程方式,對於軟體工程中的系統分析都不是很清楚做法,當然要做好系統分析文件給工程師看懂是需要有很多軟體工程的知識【6】,整理一下自己做系統分析經驗分享給有興趣的讀者。


【1】國內資訊本科系就是資訊工程系(一般屬是工學院、資電學院、電資學院),還有相關科系就是資訊管理系,資訊管理系又有一半管理(一般會是管理學院、商學院)所以這系是一半技術所以要算是資訊本科又有技術學科不足問題。(以上僅是個人看法)
【2】這結構化分析的步驟與原則是參考東華書局出版"系統分析與設計"這本書與個人經驗,僅代表人看法請讀者參考但不是絕對一定要這樣方式來撰寫文件。
【3】除撰寫系統需求規格外,還有規畫及確認專案的系統開發語言、開發架構、前後端的技術、資料庫、作業系統...等相關事項。
【4】這部分是將系統對外連接異質系統、模組連結做規劃並給予編號給後續程式設計做管理。
【5】有時候為描述系統讓工程師更清楚需求,我會補上user case 、類別圖、時序圖、ER圖 .. 等。
【6】軟體工程、系統工程、程式語言、計算機架構、網際網路、資料結構、資訊安全、軟體專案管理...等。


圖片
  直播研討會
圖片
{{ item.channelVendor }} {{ item.webinarstarted }} |
{{ formatDate(item.duration) }}
直播中

1 則留言

0
sam0407
iT邦大師 1 級 ‧ 2024-06-23 18:33:32

好久不見了,工作上您還是這麼硬核~~

Jos iT邦新手 5 級 ‧ 2024-06-23 21:54:53 檢舉

這就是從事資訊行業的宿命 ^^

我要留言

立即登入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