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前幾天我們聊到了智能合約,今天要回到區塊鏈最基礎卻也最關鍵的一環:錢包(Wallet)、私鑰(Private Key)、公鑰(Public Key)與數位簽章(Digital Signature)。
這些是保障區塊鏈資產安全的核心機制,也是每位使用者都必須理解的基本知識。
🔹 錢包是什麼?
區塊鏈「錢包」不是存放錢的地方,而是存放私鑰的工具。
錢包的功能:
生成私鑰、公鑰。
幫使用者簽署交易。
提供地址讓別人轉帳給你。
👉 可以把錢包想像成「鑰匙管理員」,它不直接存錢,而是保管能打開資金的鑰匙。
🔹 公私鑰對如何簽交易
區塊鏈採用 非對稱加密(如 ECDSA 橢圓曲線數位簽章演算法)。
私鑰(Private Key)
一串隨機數字,只有持有人知道。
用來簽署交易,就像「支票上的簽名」。
公鑰(Public Key)
由私鑰推導而來,可以公開。
用來生成地址,以及讓其他人驗證簽章。
👉 流程:
你想要把 1 ETH 轉給朋友。
你的錢包用 私鑰 對交易進行簽章。
網路上的節點用你的 公鑰 來驗證簽章是否正確。
驗證通過 → 交易被接受並寫入區塊鏈。
🔹 為什麼私鑰保護很重要?
私鑰 = 資產所有權
誰擁有私鑰,誰就能花這筆錢。
如果私鑰外洩:
駭客可以立刻轉走你的資金,且無法追回。
如果私鑰遺失:
沒有人能幫你找回,你的資產就永遠消失。
👉 因此,錢包會建議使用者抄下 助記詞(Seed Phrase),並妥善保存。
🔹 簽章驗證流程(簡明圖解)
[ 使用者私鑰 ] --簽署交易--> [ 已簽名的交易 ]
↓
[ 區塊鏈節點驗證 ]
↓
[ 使用者公鑰 ] ← 驗證簽章是否正確 → 交易被接受
簽章保證了:
身份驗證:確定交易真的是你簽的。
完整性:交易內容沒被竄改。
不可否認性:你不能否認自己發起過交易。
🌟 小結
錢包:管理私鑰與公鑰的工具。
私鑰:用來簽署交易,必須嚴格保護。
公鑰:用來驗證簽章,並生成地址。
簽章流程:私鑰簽 → 公鑰驗 → 交易入鏈。
今天的重點讓我意識到:其實「區塊鏈安全」很大一部分取決於使用者自己——只要你保護好私鑰,就能確保資產安全;但一旦私鑰外洩或遺失,再多的技術都無法挽救。這也呼應了區30塊鏈的核心精神:「去中心化」帶來自由,但自由也伴隨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