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合約不僅要邏輯正確,還要經濟誘因設計合理。
若激勵機制錯誤,即使程式沒漏洞,也可能被「合理利用」造成損失。
這類問題屬於「經濟層面的安全漏洞(Economic Exploits)」。
💡 什麼是經濟設計錯誤?
經濟設計錯誤(incentive mismatch)是指:
使用者遵循程式邏輯操作,但因經濟誘因設計不良,行為結果偏離預期,導致協議不穩定或被套利。
📌 簡單來說:
不是「駭客寫壞 code」,而是「駭客照規則玩出錯誤結果」。
🧠 常見錯誤類型與例子
錯誤類型 說明 範例
🪙 獎勵設計錯誤 /激勵過大或不對稱導致濫用/流動性獎勵太高 → 被短期套利者刷爆
⚖️ 懲罰設計不合理 /缺乏懲罰導致作弊行為/抵押系統沒扣押金 → 惡意行為成本太低
⛓️ 預期錯誤的交互 /不同合約間誘因衝突/一個合約提供套利機會,另一個承擔風險
📈 操縱市場價格機制/預言機(Oracle)或 AMM 被操控/駭客用閃電貸改變價格,觸發錯誤清算
💰 Tokenomics 設計錯誤/通膨、獎勵分配、鎖倉邏輯不合理/Token 無限增發導致價值崩潰
🔍 實際案例(簡化版)
案例:Yield Farming 獎勵漏洞
1. 合約規定「每筆存款當下就給獎勵」
2. 駭客重複「存 → 提 → 存 → 提」刷獎勵
3. 短時間內耗盡獎勵池,系統經濟崩壞
👉 問題不在於程式錯誤,而是激勵機制設計不良。
🧩 安全設計建議
• ✅ 模擬不同角色行為:思考「如果我是攻擊者,怎麼最大化利益」
• ✅ 設定上限與冷卻時間:防止無限循環操作
• ✅ 逐步釋放獎勵(vesting):降低瞬間套利
• ✅ 使用經濟模型測試工具(如 Gauntlet 或 CadCAD)驗證穩定性
• ✅ 引入治理監控:讓社群能調整參數
經濟設計錯誤 ≠ 智能合約 Bug,
而是「規則本身」導致的漏洞。
區塊鏈安全 ≠ 只有寫好 code,還要懂激勵與博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