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我們已經使用 Locust 進行了基本的壓力測試,現在我們將進一步調整並進行更多的測試。
增加併發請求:測試高並發情況下系統的穩定性。使用更高的並發數來檢查後端 API 是否能處理大量請求。
測試服務延遲:測量 API 響應時間,確保在高流量情況下,響應時間不會超過可接受範圍。以下是對 Locust 測試的延遲測量:
locust -f locustfile.py --host=http://127.0.0.1:8000 --users 500 --spawn-rate 50
這樣我們會進行500個用戶的並發測試,並測量系統的響應延遲,我們可以設置警報來提醒管理員在延遲過高時進行調整。
API 性能優化:如果在測試過程中發現後端 API 無法處理高流量,可以考慮:
增加工作進程數量,使用 Gunicorn 或 uvicorn 的多工選項:
bash
複製程式碼
gunicorn -w 4 -k uvicorn.workers.UvicornWorker app:app --host 0.0.0.0 --port 8000
優化數據庫查詢,對頻繁查詢的資料進行快取處理(如使用 Redis)。
2.2 增加自動化測試
對後端 API 進行更全面的自動化測試,覆蓋更多場景,包括但不限於:
URL 偵測的正確性測試(檢查短網址、假網站等是否正確標記)
文本分析的效果(檢查模型是否能正確標記釣魚郵件和正常郵件)
可以使用 pytest 來寫測試案例:
python
複製程式碼
# test_api.py
import pytest
from fastapi.testclient import TestClient
from api.app import app
client = TestClient(app)
def test_analyze_text():
    response = client.post("/analyze", json={"text": "Your account will be suspended. Verify now: https://bit.ly/test123"})
    assert response.status_code == 200
    assert response.json()['verdict'] == 'phishing'
運行測試:
bash
複製程式碼
pytest test_api.py
三、日誌管理與可觀測性設置
3.1 日誌管理(Logging)
為了確保在生產環境中能及時發現問題並進行故障排除,必須設置全面的日誌管理。我們將使用 loguru 庫來增強日誌記錄功能,並將日誌保存到文件中以便後續分析。
安裝 loguru:
bash
複製程式碼
pip install loguru
在 api/app.py 中進行配置:
python
複製程式碼
from loguru import logger
logger.add("logs/logfile.log", rotation="1 week", compression="zip")
@app.post("/analyze")
async def analyze_body(body: AnalyzeIn):
    logger.info(f"Analyzing text: {body.text}")
    score = score_text(body.text)
    verdict = "phishing" if score >= 6 else "benign"
    logger.info(f"Result: {verdict}, Score: {score}")
    return {"score": score, "verdict": verdict}
3.2 設置監控儀表板(Prometheus + Grafana)
除了使用日誌記錄,還可以使用 Prometheus 來監控服務的指標,並將這些指標在 Grafana 上可視化。這樣可以實現系統健康狀況的實時監控。
在 docker-compose.yml 中配置 Prometheus 與 Grafana,將應用的指標暴露給 Prometheus,並在 Grafana 中設置警報。
yaml
複製程式碼
version: '3.8'
services:
  prometheus:
    image: prom/prometheus
    container_name: prometheus
    ports:
      - "9090:9090"
    volumes:
      - ./prometheus.yml:/etc/prometheus/prometheus.yml
    restart: always
  grafana:
    image: grafana/grafana
    container_name: grafana
    ports:
      - "3000:3000"
    environment:
      GF_SECURITY_ADMIN_PASSWORD: "admin"
    depends_on:
      - prometheus
    restart: always
prometheus.yml
yaml
複製程式碼
global:
  scrape_interval: 15s
scrape_configs:
  - job_name: 'fastapi'
    static_configs:
      - targets: ['host.docker.internal:8000']
四、跨企業應用的部署策略
4.1 多企業支持
將防詐系統擴展至企業級部署時,需要設計靈活的配置與多租戶支持。建議採用以下設計:
租戶隔離:將每個企業的數據與設置進行隔離,避免不同企業之間的數據泄露或互相干擾。
自定義規則:允許企業根據自身需求自定義風險檢測規則,例如特定品牌的釣魚郵件檢測,或根據內部政策調整風險閾值。
多語言支持:提供多語言支持(例如中文、日文、法語等),並根據不同語言調整規則。
API 安全:在企業環境中,API 呼叫可能需要進行身份驗證,建議使用 OAuth 2.0 或 API Token。
4.2 分布式部署
在企業級應用中,防詐系統需要處理大量請求,因此應該使用分布式部署:
微服務架構:將風險評分服務、郵件防護服務、用戶回報服務分開,獨立部署,通過 API 進行通信。
負載均衡與擴展:使用 Nginx 或 AWS Elastic Load Balancer 進行負載均衡,並配置自動擴展(Auto Scaling)。
4.3 生產環境部署與測試
在生產環境中部署之前,必須先在測試環境中進行大規模負載測試,並確保所有功能運行正常。使用以下方法進行測試:
API 負載測試:使用 Locust 或 JMeter 模擬高流量請求,測試系統在高並發下的穩定性。
安全測試:進行 API 安全測試,檢查 API 是否能夠防止未授權訪問、SQL 注入等常見攻擊。
五、後續計劃
持續優化模型:收集用戶反饋,並定期更新模型,以應對新的釣魚技術。
擴展其他應用場景:將防詐系統應用於更多場景,例如電子郵件防護、內部網絡釣魚防護、社交媒體防護等。
自動化報告生成:開發自動化報告功能,定期生成系統運行狀況、釣魚攻擊趨勢、偵測結果等報告,便於企業進行決策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