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 Bot 的確有「偏好目標」
自從我們開始追蹤 AI Bot 流量,已有明確的模式浮現:
某些產業比其他領域更容易吸引大量 AI Bot 活動。
透過正式化的 AI Bot 分類方法,我們可以更深入了解:
哪些 AI Bot 會攻擊哪些產業,以及背後原因。
圖 1 顯示 AI Bot 在 Akamai 網路上針對各產業的流量分布:
超過 45% 的流量瞄準電商客戶,其次是出版/數位媒體,再來是高科技產業。

一見鍾情:為何電商最吸引 AI Bot?
為什麼 AI Bot 最常攻擊電商?
因為 AI Bot 熱愛「結構化、高價值的資料」,而線上零售正好提供這些特質。
商品資訊、定價、評論、庫存等資料乾淨、規則一致、且持續更新,使其成為 AI 模型理想的訓練素材。
在所有 AI Bot 類別中,電商的占比最高;AI agents 的占比目前較低,但 AI fetchers 的分布更為分散(Figure 2)。
AI 平台與 Agentic Commerce 正是建立在這些資料之上。
AI 購物助理、比價引擎、市場情報工具愈來愈依賴電商資料來提供訓練與服務。
我們也看到生態圈內新的合作關係正在形成,商家與支付服務商共同推動「可驗證、可交易的 AI 體驗」,讓 AI 能安全地瀏覽、比較並代表使用者進行購買。
旅遊與飯店品牌也在推動與 AI 平台的技術合作,導入 MCP(Model Context Protocol)伺服器等技術,使其內容更容易被 AI理解與安全引用。
出版與內容創作者:不那麼「甜蜜」的關注
出版與數位媒體是第二大 AI Bot 目標,占 Akamai 網路 AI Bot 流量 超過 14%。
但這並非友善的興趣。
AI 平台愈來愈常在未經授權的情況下擷取原創文章、影音與作品,用於模型訓練、AI 搜尋與摘要生成 ——卻沒有署名、補償或回饋。
這導致:
廣告與訂閱收入減少
品牌完整性被稀釋
著作權與數位內容的所有權界線變得模糊
Akamai 與全球最大出版與數位媒體品牌合作,協助他們管理 AI Bot 與內容間的互動方式,以落實授權、商業化以及智慧財產權保護,確保內容為 AI 所用的方式是「負責任的」,而非「剝削性的」。
高科技產業:訓練下一代 AI 的目標來源
高科技產業在 AI Bot 活動中排名第三,涵蓋 SaaS 平台、雲供應商與超大規模基礎架構提供者。
AI Bot 鎖定此領域,因為:
技術文件
公開 API
產品說明
對模型訓練與競爭情報都極具價值。
換句話說:
自動化世界的建造者,也成為下一代自動化系統的訓練來源。

圖 2:按類別和產業劃分的 AI 機器人流量
AI平台與代理型商業正是基於此基礎發展。代理型購物助理、比價引擎與市場情報工具日益依賴零售數據進行訓練與運作。
我們也觀察到生態系中正形成新的合作關係,商家與支付供應商聯手支援可驗證的交易型AI體驗,讓代理能安全地代使用者瀏覽、比價甚至購買。
旅遊與飯店業品牌進一步深化這類合作,嘗試採用模型情境協定伺服器與技術聯盟,使其內容更容易被AI平台安全地理解與引用。
出版業與內容創作者處境迥異
出版與數位媒體在AI機器人目標中排名第二,佔Akamai網路總AI機器人流量的14%以上。然而這波關注熱潮並非善意。
AI平台日益抓取原創文章、影片與創作內容,用於訓練模型、驅動AI搜尋並生成摘要,卻未標示來源或提供補償。此舉不僅稀釋廣告與訂閱收入,削弱品牌完整性,更模糊了數位內容的所有權界線。
Akamai堅定支持出版業與原創內容創作者。我們正與全球頂尖出版商及數位媒體品牌合作,透過落實授權、營利與智慧財產權保護,主動管理AI機器人與其內容的互動方式,確保內容以負責任而非剝削的方式推動AI發展。
Akamai 的 AI Bot 類別
我們在先前的 AI Pulse 中介紹了全新的 AI Bot分類方式,以協助更準確地定義各種類型的 AI Bot 所執行的任務。
三大類如下:
AI Training Crawlers
自動掃描並蒐集大量網站資訊,用於 LLM 訓練。
AI Search Crawlers
掃描並索引網站,用於 AI 搜尋體驗。
AI Fetchers
即時擷取特定網頁,依照使用者需求供 AI 助理回答問題、摘要內容等。
AI Bot 細分類
自從追蹤 AI Bot 以來,我們已分類超過 40 種 AI Bot。
有趣的是,真正產生大量流量的只有其中 9 種。
最活躍的包括:
ChatGPT-User
Bytespider
Meta-ExternalAgent
GPTBot
ClaudeBot
OAI-SearchBot
Google-CloudVertexBot
PerplexityBot
TikTokSpider
其他類型的流量占比極低。
AI Bot 與產業分布
Figure 3 顯示不同 AI Bot 在各產業的流量分布。
再度證實:電商幾乎是所有主要 AI Bot 的共同首要目標。
但我們注意到一個新趨勢:
GPT-User 在公共部門的流量近期快速上升。
我們推測,因 GPT-User 作為 Fetcher會根據使用者要求擷取內容,這可能與當前政治環境(尤其美國)有關—民眾愈來愈關注政府資訊,因此觸發更多請求。

圖3:按AI機器人與產業劃分的流量
阻擋還是不阻擋?企業的抉擇
許多企業正在調整其 AI Bot 流量控管策略。
在上一篇文章中,我們提到跨產業和地區的 AI Bot mitigation 正在上升。
Akamai 提供三種主要的控管方式:
Deny(完全封鎖)
Tarpit(激進措施:透過保持連線開啟卻不回應,或傳輸極緩慢的連續數據流,拖慢整個連線速度,使機器人陷入無限循環或耗盡資源直至超時)
Delay(延遲數秒回應,使 Bot 成本提高)
自 6 月以來,遭到控管的 AI Bot 流量翻倍,
主要由公共部門帶動(圖 4)。

我們觀察到幾個現象:
電商的 AI Bot mitigation
雖曾上升,但已呈現穩定,因為許多電商開始「接受」某些 AI Bot,並善用其帶來的價值。
公共部門接收大量 ChatGPT-User 流量。某個特定 AI Bot 大量攻擊美國某政府機構—
從 9 月底到 10 月中,僅此一 Bot 就占每日總 mitigation 行為的近半數,
這是始料未及的。
重點整理
AI Bot 已是常態,且會隨著 Agentic Era 的到來持續演進。
電商: Agentic Commerce 會讓 AI 與商業的互動更加緊密
出版: Akamai 將持續協助內容創作者抵禦未授權擷取
高科技: 持續成為下一代 AI 的關鍵訓練來源
Akamai 正與以下生態圈合作:
商業化聯盟
支付服務商
產業夥伴
開發者
AI 平台
共同打造 可管理、可驗證、可問責的 AI Bot 生態系統。
原文出處: AI Pulse: AI Bots Are Targeting Commerce, Publishers, and High Tech|Akama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