敏捷並不是一套標準答案。Scrum、Kanban 各有優點,但往往無法完整解決團隊或組織的複雜挑戰。Disciplined Agile(DA)正是為了這個問題而生,它強調「情境決定做法」(Context Counts),並提供完整的工具箱,幫助團隊依照實際情境選擇最合適的工作方法(Way of Work, WoW)。
本系列將從 DA 的核心心態(原則、承諾、指引)出發,逐步認識四層架構、各種生命週期與流程目標,並探索團隊角色、跨職能合作、品質內建與價值流優化等主題。最終,說明 DA 如何不只提升單一團隊效能,更能驅動組織層級的敏捷轉型。
從敏捷到 Disciplined Agile:差異與演進 如果曾經接觸過 Scrum、看板(Kanban)、極致編程(XP),應該都體會過敏捷方法的核心精神:...
敏捷框架的侷限 當年敏捷方法剛被提出時,許多團隊都抱著興奮的心情投入嘗試,彷彿只要導入 Scrum、開個每日站會、辦幾場回顧會,就能立刻提升效率、改善品質,甚至...
Disciplined Agile 的八大原則 在導入敏捷方法時,很多人會直接從流程或工具下手,像是每日站會、看板或 Jira。但真正能讓一個敏捷團隊穩定成長、...
Foundation 層:小團隊的敏捷基礎 不論企業規模大小,敏捷的起點往往都從一個團隊開始。 Disciplined Agile(簡稱 DA)將整體架構分為四...
情境驅動的必要性 多數人在剛開始接觸敏捷時,往往會問一個問題:「我們應該用 Scrum 還是 Kanban?」 這樣的提問就像是在問:「我現在生病了,是該吃成藥...
WoW 的定義與範圍 在 Disciplined Agile(簡稱 DA)裡,最常聽到的一個關鍵詞就是 WoW(Way of Working)。很多人一開始會以...
團隊角色基本構成 在 Disciplined Agile(簡稱 DA)中,一個交付團隊的組成不只是把幾個工程師湊在一起就能開始開發系統。要能真正有效運作,團隊的...
團隊引導者的定位與責任 在 Disciplined Agile(簡稱 DA)裡,團隊引導者(Team Lead)是團隊裡的一個關鍵角色。他的工作不是負責「分配...
控制與賦能的差別 當我們從傳統管理走向敏捷時,最先需要轉變的,其實不是流程,而是「管理者的角色認知」。 在傳統的工作模式中,「管理者」的任務通常包括指派任務、...
心理安全的意義 在多數團隊中,沉默其實才是最常見的反應。不是因為大家都沒有意見,而是因為「說出來」往往伴隨風險。一旦發表了意見,可能會擔心被認為太敏感、太雞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