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生成式 AI 的時代,「Prompt」是人與 AI 溝通的橋樑。它不只是簡單的文字輸入,而是一門影響 AI 輸出品質的技術。從「幫我寫一篇文章」到「請以專家身份,撰寫 2000 字分析,並附上數據與國際比較」,Prompt 的精準度決定了 AI 是否能真正幫上忙。
這個系列文會介紹 Prompt 的定義、為什麼它在工作與創作中如此重要,以及如何透過不同層次的 Prompt 設計,讓 AI 從單純的工具,變成真正的智慧助理。
在生成式 AI 的時代,一定聽過 Prompt 或提示詞這樣的關鍵詞。有人稱它是給予 AI 的指令,也有人認為這是一種嶄新的語言,那提示詞到底是什麼呢?他在使用...
提示詞的三大要素:角色 (Role)、任務 (Task) 和格式 (Format)。 這三個要素就像一個座標系統,能幫助 AI 精確的定位,讓 AI 知道「我是...
在 Prompt 的三大要素:角色、任務、格式一文,我們提到任務是設計提示詞的核心之一,因為它可以明確告知 AI 要做什麼,例如: 寫一篇 1500 字的文章...
前面我們討論了提示詞的三大基本要素:角色、任務與格式,他們能幫助 AI 了解我是誰、我要做什麼、我該怎麼輸出。然而有時候你會發現,即使指令清晰,AI 的回應依然...
上一篇文章,跟大家介紹了 Few-shot 的概念與用法,除了 Few-shot 外,還有 Zero-shot 和 Many-shot 模式,差別如下: Ze...
面對 AI 時,我們有時會陷入兩難的情境:生怕指令太簡單 AI 理解錯誤,又怕指令太複雜讓 AI 混淆。這就像人跟人之間的溝通一樣,有時候一句話就能讓對方懂意思...
大家可以回想一下自己在使用 AI 的過程中,是否曾經發生這樣的狀況:明明指令下得很清楚,但 AI 的回答還是跟自己想要的差了十萬八千里?而且缺少了中間推理思考的...
上一篇的 Chain of Thought (CoT) 推理與逐步思考介紹,讓 AI 可以拓展他的思路,也能讓我們看到他是如何推導出結論的,這樣 AI 的輸出不...
在使用 AI 的過程中,你是否也遇過類似狀況:同一個問題重複問幾次,AI 給出的答案卻可能不一致。有時只是用字遣詞不同,有時卻差別很大,甚至互相矛盾。 這種不確...
想讓模型完成複雜的任務,單一句指令可能無法得到想要的結果,與其一次把所有需求都丟給 AI,不如試著用拆解和串接的方式,來處理這些複雜的任務 我們將大任務切分成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