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Prometheus, Grafana再到ELK stack, 把工具都摸過一輪之後,發現自己侷限於工具的使用,卻沒有好好了解可觀測性工程是什麼?它又該如何在工作現場當中實踐?本系列文將從我們熟知的三本柱metrics, traces, logs出發,深入探討它們各自的價值與局限。接著進入OpenTelemetry的世界,不只學習怎麼用,更要理解它背後想實踐的可觀測性精神。最後,我們會討論如何選擇適合的資料儲存後端,以及如何從零開始規劃一個真正符合團隊現況的可觀測性系統架構。
在 Day 18、Day 19、Day 20的文章中,我們設計了從 OTel Collector 到 S3 Table 的 data pipeline,不過,在...
前面之所以會需要設計從 OpenTelemetry Collector、API Gateway、Lambda、Firehose 一直到 S3 Table 之間的...
昨天我們透過 ClickHouse Exporter 了解了 Factory Pattern 如何統一管理不同 signal 的建立,以及 start() 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