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特色:
不是又一個Todo List教學,而是真實企業專案的開發歷程。重點不在炫技,而在於探索AI如何成為開發夥伴,改變我們的工作方式。
分享價值:
透過真實專案案例,探討AI協作開發的優勢、局限性與未來發展,這不只是技術分享,更是一次對未來開發模式的思考。
昨天我們嘗試了從Claude轉移到Cursor的協作方式,實驗結果非常不錯!Cursor在即時預覽和調試方面的優勢很明顯,特別是能直接看到設計效果並快速調整。既...
今天設計客戶管理系統時,我延續昨天學到的成功方法:先想好需求,用人話表達,再寫Prompt讓AI協作。 本以為會遇到類似的業務邏輯挑戰,沒想到這次AI協作出奇順...
昨天客戶管理系統的90%一次到位成功,讓我對AI協作充滿信心。但今天面對的報價單功能,複雜度完全不在同一個層級。這不再是簡單的CRUD操作,而是一個完整的多步驟...
昨天報價單的成功協作讓我複雜工作流設計,但今天面對退換貨系統時,是一個完全不同層級的挑戰。這不是建立新訂單的「從零開始」,而是處理既有訂單的「逐項修改」。更複雜...
從前面幾天,我們成功完成了四個核心功能:產品查詢、客戶管理、訂單系統、退換貨處理。每個功能單獨測試都運作良好,但當我開始進行跨功能操作時,才發現了一個更深層的問...
昨天的原型整合測試讓我從技術孤島成功建立了系統協作,但當我在瀏覽器中模擬門市使用情境時,卻發現了一個更深層的問題:技術整合完成不等於使用體驗優良。AI可以完美實...
昨天的UX優化讓我建立了人機協作的清晰分工,但今天在思考互動細節時,卻發現了一個更根本的問題:在原型設計階段,什麼程度的完成度才是「剛好」?AI天生具備完善事物...
昨天建立的完成度邊界管理讓我們學會控制AI的完善傾向,但今天面對響應式設計時,卻發現了新的挑戰:AI對「適度響應式」的理解與人類期望存在落差。當我要求AI調整i...
18天的AI協作原型開發即將進入驗證階段,但驗證的目標不是測試好用性,而是確保原型能有效服務兩個關鍵目的:與業務方、開發方溝通時提供具體可視的討論基礎;為未來正...
回顧這10天的開發軌跡,我們成功建立了完整的門市系統原型:產品查詢支援多倉庫篩選,客戶管理整合歷史記錄,訂單系統具備暫存比較機制,退換貨處理完整的業務邏輯。更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