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 30 天我將會跟著 PostgreSQL 官方文件,了解 PostgreSQL 中的各種 Index (B-Tree, GIN, Gist ...)、Isolation Levels 以及 Lock 機制。文章內會有各種小測試,來理解它們的使用時機和原理,歡迎對 PostgreSQL 有興趣的朋友們一起來學習~
隨著微服務架構的普及,跨服務協作、長流程執行、失敗補償與重試機制成為後端開發的常見挑戰,也讓系統維運成本不斷攀升。 本系列將介紹流程引擎 Temporal ,包括 Workflow、Activity、Retry、Signal 等核心概念,以 Workflow as Code 的開發理念為基礎,透過簡易範例與說明,協助讀者理解並掌握跨服務長流程的設計與執行方式。 本文適合對微服務治理、流程穩定性、或有意導入 Temporal 的後端工程師與架構師閱讀。
不知不覺已經成為軟體工程師十年,第十年我重新 Code Review 自己的過往,並紀錄自己是如何成為軟體工程師。 從一個完全不懂電腦的小屁孩,因為一聲『嗶』聲開啟我的軟體工程師之路,而這一條路又走得如何? 這就是我想要講的故事,我期望透過我的一些小故事可以帶給你一些知識,讓你可以從故事中學習到一些軟體工程師路上可能或者應該要學到的一些小知識點。
本次參賽內容為 Binary Exploitation,旨在深入探索程式二進位漏洞的利用技巧,特別是在攻擊者與防禦者的博弈中,如何藉由各種二進位漏洞達成未經授權的行為
《RAG 論文學習筆記 × 個人助手實作》系列的第一週,我們會介紹並使用 LangChain, FAISS, Streamlit 等工具搭建一個 RAG 系統。在學習與工作中,我們一定會累積大量的文本素材,例如履歷、作品集與各式各樣的申請書,如果一個 AI 系統能精確地從資料庫檢索我們寫過的素材,再進行生成,那對重複性高的工作申請、社團申請會方便許多。除此之外,我們也可以將系統部署在個人網站上,實現互動式、問答式的呈現。本系列的後半,會專注在RAG 領域重要文獻的閱讀,例如 DPR、HyDE 和 Agentic RAG、也會花一些篇幅探討現有的成熟應用以及圍繞 RAG 的實務議題。
近幾年AI發隨著生成式人工智慧(Generative AI)模型如 GANs、Transformer 與 Diffusion Models 的快速演進,訓練與推論所需的計算資源日益龐大。為了縮短模型開發週期並提升執行效率,使用 GPU 平行運算加速機器學習工作流程 已成為重要趨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