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來RFID最早是運用在國防上的!
無線射頻識別系統(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簡稱 RFID,早在二次世界大戰時,即應用在美國軍機的雷達偵測上,至美蘇冷戰結束後,RFID等原本應用於國防的科技,方陸續被釋放至民間。
RFID技術雖存在已久,直到美國最大的零售商Wal-Mart要求前100大供應商、美國國防部要求旗下4萬3千家軍備供應商,從2005年起導入RFID系統,全球才掀起RFID熱潮。
RFID系統的組成元件包括電子標籤、讀取器以及處理大量資訊的系統三大部分。由於RFID具有非接觸式讀取、資料可更新、儲存資料容量大、可重覆使用、可同時間讀取多個辨識系統與資料安全佳等優點,未來有機會取代目前大量使用的條碼(Bar-coad)。
其應用領域更是廣泛,包括生產自動化管控、倉儲管理、運輸監控、保全管制、航空行李監控、高速公路的收費系統、國民身份證以及醫療管理等,都是RFID可以大顯身手的地方。尤其Wal-Mart等大型通路商在物流上的應用,對產業供應鏈產生巨大的影響,其所帶動的市場商機更是引發高度的投資熱潮,促使全球各大廠商積極投入及佈局。
美國市場研究機構AMR Research亦預測RFID在2013年產值可達210億美元,年成長率約44.2%,商機十分龐大,包括NCC等單位皆以「二次IT革命」來形容此技術的潛能及發展性,及可創造出無限的商機。
亞洲國家中發展RFID最佳的日本,更以「U-Japan」計畫大幅度地展開RFID各領域的應用測試,希冀以RFID技術充分發揮「無所不在(Ubiquitous)」的運用及服務。
我國也在2005年由行政院召開之科技策略會議中決議,策略性推動我國RFID產業,希望藉由台灣完整的高科技產業聚落,及高素質且具創新力的研發能量,孕育台灣成為全球RFID相關之研發製造與應用服務重鎮,並促成於2013年達到產值700億台幣的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