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邦幫忙

第 12 屆 iThome 鐵人賽

DAY 3
0
Modern Web

關於我用 Laravel 寫 SPA 卻不寫 API 的那檔事系列 第 3

Day 03 初始化 Lightning - 安裝 Laravel & Vue.js & Inertia.js

  • 分享至 

  • xImage
  •  

https://ithelp.ithome.com.tw/upload/images/20200929/20113602hjAfySLuRk.jpg

準備好 Laravel 的開發環境後,就可以開始初始化專案了。

安裝 Laravel

說到 Laravel 最近的大事件,就是 Laravel 8 準備要發布了!但在本系列要使用的套件有部分還不支援 Laravel 8,因此我們還是用 Laravel 7 來建構 Lightning:

2020/09/08: Laravel 8 已經發布了
2020/09/25: 套件也都支援 Laravel 8 了

composer create-project --prefer-dist "laravel/laravel:7.*" lightning

因為最後要把程式碼部署到 Heroku,不要讓編譯好的前端資源進 Git 版控,需要將其排除掉:

.gitignore

/node_modules
/public/css
/public/js
...
mix-manifest.json

設定完後,把 Git 倉庫初始化:

git init
git add --all
git commit -m "Initial"

接者設定 .env 檔:

注意一下這裡有把 FILESYSTEM_DRIVER 設成 public

APP_NAME=Lightning
...
APP_URL=http://lightning.test
...
DB_CONNECTION=mysql
DB_HOST=127.0.0.1
DB_PORT=3306
DB_DATABASE=lightning
DB_USERNAME=[db-username]
DB_PASSWORD=[db-password]
...
FILESYSTEM_DRIVER=public

然後新增本地 Storage 的公開連結:

php artisan storage:link

因為我個人習慣是在 PHP 用 4 個空格縮進,CSS、JS、Vue 等前端檔案都用 2 個空格縮進,所以需要修改一下 .editorconfig 設定:

...
[*.{css,js,vue,yml,yaml}]
indent_size = 2

再來就是本地化的設定,在這一整個系列裡我會用繁體中文,所以要做一些相關設定。如果你不想要改也可以跳過此步驟:

config/app.php

    'timezone' => 'Asia/Taipei',
    ...
    'locale' => 'zh_TW',
    ...
    'faker_locale' => 'zh_TW',

faker_locale 是設定假文產生器的語言,但中文部分不完整,有些產生出來的還是英文,就將就著用吧!

雖然設定了中文語系,但現在網站還是英文的,因為少了翻譯檔案,這裡我下載 Laravel-lang 翻譯好的檔案。把 Laravel-lang 中的 src/zh_TW 資料夾和 json/zh_TW.json 檔複製到 Lightning 專案的 resources/lang 下。

最後我們要來安裝 Laravel 端的 Inertia 套件:

composer require inertiajs/inertia-laravel:^0.2

2020/11/06: Laravel 端的 Inertia 套件在 v3.0 有重大更新,需要自行發布和註冊 Middleware,(但本系列目前不打算更新...):

php artisan inertia:middleware
'web' => [
    // ...
    \App\Http\Middleware\HandleInertiaRequests::class,
],

然後新增 SPA 的入口 resources/views/app.blade.php@inertia 是 Blade 指令,會編譯成 <div id="app" data-page="{...}"></div> 來啟動 SPA:

resources/views/app.blade.php

<!DOCTYPE html>
<html lang="{{ str_replace('_', '-', app()->getLocale()) }}">
<head>
    <meta charset="utf-8" />
    <meta name="viewport" content="width=device-width, initial-scale=1">
    <title>{{ config('app.name') }}</title>
    <link href="{{ mix('/css/app.css') }}" rel="stylesheet" />
    <script src="{{ mix('/js/app.js') }}" defer></script>
</head>

<body>
    @inertia
</body>
</html>

這裡的 resources/views/app.blade.php 是 Inertia 在 Laravel 預設的進入點,如果要自訂可以使用 Inertia::setRootView() 設定新的進入點。

至此,後端就告一段落了。然後來準備前端的部分。

安裝 Vue.js & Inertia.js

除了要裝 Vue.js & Inertia.js 之外,還有 Vue Meta 是要來處理前端頁面的 Title、Meta 等。安裝前端套件我個人習慣使用 Yarn,如果你用 NPM 只需替換掉指令就可以了:

yarn add vue@^2.6 vue-meta@^2.4 vue-template-compiler@^2.6 \
  @inertiajs/inertia@~0.3 @inertiajs/inertia-vue@~0.2.4

雖然 Vue.js 3 已經到 Beta 版了,但它和 2 版的差異實在不小,且還有套件相容性等問題,目前不考慮使用。在本系列還是使用 Vue.js 2。(2020/09/18: Vue 現已發布 v3.0 版)

Inertia.js 現在尚未正式發布 v1.0 版,隨時可能都會有重大變動,使用時建議鎖住版本號,避免更新時導致專案無法正常運行。

然後是初始化前端應用,打開 resources/js/app.js 改成以下:

resources/js/app.js

import Vue from 'vue'
import VueMeta from 'vue-meta'
import { InertiaApp } from '@inertiajs/inertia-vue'

Vue.use(InertiaApp)
Vue.use(VueMeta)

const app = document.getElementById('app')
const appName = document.title

new Vue({
  metaInfo: {
    titleTemplate: title => title ? `${title} - ${appName}` : appName
  },
  render: h => h(InertiaApp, {
    props: {
      initialPage: JSON.parse(app.dataset.page),
      resolveComponent: name => import(`@/Pages/${name}`).then(module => module.default)
    }
  })
}).$mount(app)

前端接到 Inertia Page 物件 (app.dataset.page) 後,把它丟給 InertiaAppinitialPage 作為 SPA 啟動初始頁面的資料。另一個 resolveComponent 是設定要如何解析頁面組件,為了自動切分、按需加載每個頁面,這裡有使用到 Dynamic import,要安裝 @babel/plugin-syntax-dynamic-import 才能使用。不過 Laravel Mix 已經幫我們裝好了,可以直接使用。

需要注意 Laravel Mix 4 在用 Dynamic import 會有個問題,就是不能在 Vue 單文件組件使用 style,如果你還是要用,只能降回 Laravel Mix 3。不過在此系列全程使用 Tailwind CSS,只會在 HTML 使用 Class 來調樣式,不會受到影響。

然後還需要增加一點 Webpack 的設定:

webpack.mix.js

const mix = require('laravel-mix')

mix
  .js('resources/js/app.js', 'public/js')
  .sass('resources/sass/app.scss', 'public/css')
  .webpackConfig({
    output: {
      chunkFilename: 'js/[name].js?id=[chunkhash]'
    },
    resolve: {
      alias: {
        vue$: 'vue/dist/vue.runtime.esm.js',
        '@': path.resolve('resources/js')
      }
    }
  })
  .sourceMaps()
  .version()

這裡有設定了別名 @ 對應到 resources/js,所以上面的 @/Pages/ 的路徑實際對應到 resources/js/Pages/。另一個別名 vue$ 是設定 Webpack 在打包時 Vue 時,使用運行時版本 (不包含編譯器的版本),參考:运行时 + 编译器 vs. 只包含运行时

如果你眼尖會發現,剛才有裝 vue-template-compiler 這個套件,因為 Laravel Mix 需要,就這樣。(雖然不會用到...)

先不用急著執行編譯 (yarn dev),這是下篇的事情。

總結

本篇把建構 Lightning 的第一步完成了,安裝前端和後端套件們和基本的設定。其實這一連串動作是可以包裝成 Preset 一行指令搞定,但為了可以了解 Inertia 我們還是一步一步自己操作。那什麼時候要 Hello world 呢?這個部分就留到下一篇吧!

Lightning 範例程式碼:https://github.com/ycs77/lightning

參考資料


上一篇
Day 02 Inertia.js 是什麼?
下一篇
Day 04 Inertia.js 的 Hello world
系列文
關於我用 Laravel 寫 SPA 卻不寫 API 的那檔事30
圖片
  直播研討會
圖片
{{ item.channelVendor }} {{ item.webinarstarted }} |
{{ formatDate(item.duration) }}
直播中

尚未有邦友留言

立即登入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