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allet
Web3
熱錢包
冷錢包
DID
在 Web 3 的世界,提倡著資料必須交還給使用者,讓資料的掌控權都在用戶手裡。那麼究竟什麼是 Web3 錢包?常見的錢包種類又分為哪些?其中的差異是什麼?以及又該如何去使用這些不同的錢包呢?
這篇文章為大家介紹這些不同的錢包種類,以及如何操作目前最常見的 Web3 錢包,開始進入 Web3 的世界。
Web3 錢包是一種非託管錢包,不像是存放在傳統金融的託管帳戶,Web3 錢包的所有權及使用權都掌管在使用者手上,錢包的助記詞以及私鑰的唯一擁有者就是我們自己,而不由其他第三方角色所把持著,因此在我們需要發起交易時,都必須經過使用者的同意後才以私鑰簽章並完成交易。
依據運作方式或應用場景的不同,又分為幾種類型:熱錢包、冷錢包、DID 錢包等,而無論我們的數位資產或憑證是存放在熱錢包、冷錢包或是 DID 錢包,都經由演算法所設計出的技術架構被紀錄著,都屬於 Web3 錢包。
熱錢包,代表交易活動相對熱絡、常使用,而且在使用時需要連上網路。我們在 Defi 項目網站上需要連線使用的錢包也就是熱錢包。通常每個鏈上都會推出各自鏈上專屬的錢包,常見的錢包如 Solana 鏈上的 Phantom,Starknet 鏈的 Argent X,波卡鏈的 polkadot.js,或是同時支援多種鏈的 Metamask 也就是俗稱的小狐狸錢包、Trust Wallet 都屬於熱錢包,由於需連上網路進行操作,所以使用者更需要注意釣魚網站等安全性問題,小心別讓自己的私鑰或助記詞在不知不覺中洩露出去。
相對於熱錢包,冷錢包是不需要連網使用的錢包,也稱為離線錢包。其中冷錢包與熱錢包最大的一個差異是,冷錢包是使用實體裝置的錢包,通常會以 USB 或卡片的形式來進行存取,目前市面上的冷錢包種類多樣,常見的有 Ledger Nano X、CoolWallet、Trezor 等,每間啟動和認證方式可能稍有不同,但相同的是,使用者都必需掌管好自己的助記詞或私鑰,並且務必要保管好實體裝置,若不慎遺失,裡面的資產可就拿不回來了。
DID 錢包,全名為 Decentralized Identifiers,與前述的冷錢包和熱錢包不同,DID 錢包保存的並不是 Bitcoin、Ethereum 這樣的加密貨幣資產,而是保存數位身份資產,聽起來很抽象?舉例來說,若保險公司需要我們的病歷資料,需要先經過我們的同意後,才再去向醫院等這些儲存我們病歷的中心化機構請求提供資料後,再進行後續理賠動作。
而使用 DID 錢包,就是讓使用者擁有身份自主權,自行掌管由認可機構核發的身份憑證,而不是直接保存在中心化機構內,待真正需要使用時,使用者也可以僅將其中所需的資訊給予對方,而不需將所有的資訊揭露出來。以例子來說,使用者的 DID 錢包存放自己的病歷資訊憑證,這個憑證是由被保險公司認可的機構所核發,如:醫院。因此在投保時,使用者授權保險公司取得這個病歷憑證,透過公私鑰驗證確認是由醫院核發的憑證後,就可直接進行理賠。
常見的 DID 項目有 BrightID、ArcBlock DID Wallet、Evernym 等,由於與冷熱錢包用於交易加密貨幣資產的特性不同,DID 錢包的應用場景大多數處在開發或驗證概念的階段,不過仍值得期待在接下來的未來當中,DID 會開始慢慢出現在我們的生活周遭。
這一篇為大家介紹 Web3 錢包的概念,以及說明什麼是熱錢包、冷錢包和 DID 錢包。
接下來,下一篇將會為大家介紹一種常見的 Web3 錢包連結技術:WalletConnec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