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後面論文提到些可能的應用、與限制,以及一些無論是道德上還是社會衝擊的問題,引人省思,多智能體的互動如果可以獨立運行,假如記憶、人格都是可以被訪問與使用的,不是透過真人互動,不就可以似有似無的穿插在我們生活中,影響著我們嗎?當然可能有人說AI賦予的人格跟真人,都是生命體,但這算是另外一個層次的問題,最後一篇關於AI社區,就講一些可能與要考量的,剩下就留給大家思考。
在之前的篇章有提到,像是社會學的模擬,或是NPC角色,都有大量的用途,研究還有提到像是社交機器人,或是做一些人際關係互動的實驗,另外還有提到,如果真的對於行為與言語,透過模型,可以了解我們人的心智狀態,那或許可以藉由這些應用,去讓生活居家的助理幫手,變得更有人性味。我覺得NPC應該很有幫助,不過讓居家助理更加的智慧,更加的了解我們,是有點到可怕的地步,感覺心思都被猜透XD 不過說起來很多國家的老年化日益增加,我覺得陪伴老人這點,或是兒童,或許是可以減少看護人員負擔很好的一個方式。
接下來就講到幾個要思考的問題,主要有四個
雖然,跟我一開始的想像有點不太一樣,但記憶儲存、檢索與反思的機制,算是給我一些新鮮的概念。讓我覺得往AI充滿生活的日子又更進一步了,雖然現在的方法,感覺部屬到模擬市民這種,應該沒什麼問題,不過還有很常一段路要走,像是論文有提到,其實25個agents,2天的實驗,這樣跑是花蠻多經費的,我們怎麼去讓系統設計的有效率,很快的去實驗或重現,是未來我們可以思考的問題,像是多智能體的平行化,目前感覺就是像大富翁一樣,你結束換下一個,然後的確2天有點短,我很期待它在某些場景上,可以研究好幾個月甚至多年後,社會或是人格的發展研究,很期待這一塊能在未來有更多的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