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第 12 天網路問卷介紹中,有提到在研究心理學時,會用到不同的研究方法、以及不同的研究工具。在關卡二提到的問卷,它是一種研究工具,在不同的研究方法中都有機會用到,例如個案研究法、實驗法。
而關卡三提到的網路心理學實驗,是一種研究工具,通常會在使用實驗法的研究中被使用到。在學術上如果要正確的被使用的話,就會需要事情作實驗設計的規劃。
實驗 (experiment),乍聽之下可能會聯想到瘋狂科學家做的人體研究,但其實實驗是一個滿中性的詞。它的詞源意思是「觀察、試誤,實踐知識」。全文如下:
mid-14c., "action of observing or testing; an observation, test, or trial;" also "piece of evidence or empirical proof; feat of magic or sorcery," from Old French esperment "practical knowledge, cunning; enchantment, magic spell; trial, proof, example; lesson, sign, indication," from Latin experimentum "a trial, test, proof, experiment," noun of action from experiri "to try, test," from ex "out of" (see ex-) + peritus "experienced, tested," from PIE **per-yo-*, suffixed form of root *per- (3) "to try, risk."
實驗的一個重要概念是「變數 (variable)」。舉個例子,小明想知道從桃園移動到台北,什麼方式最快,以及不同移動方式的耗費時間是否有顯著差別。於是他著手設計實驗:
於是小明花了一年,測試不同的的移動方式。最後平均測量結果如下:
從測量結果可以得知,火車的移動速度最快。但我們可以說 51 分鐘的機車有顯著的比汽車快嗎?不見得。因為它跟 54 分鐘的汽車只差了 3 分鐘,這差距很小,可能只是一兩個紅綠燈等待時間的差距。
為了計算機車與汽車的移動時間是否有顯著差距,我們可以引入統計工具來解決這個事情。常見的有 T 檢定有變異數分析。
另外,瞬間移動雖然是個很快的移動方式,但目前這個移動方式還沒被實現,所以無法被測量。
在實驗設計中,我們把移動方式稱之為獨變項(Independent Variables)、時間稱為依變項 (Dependent Variables)、控制條件稱為控制變項 (Control Variables)。不同的移動方式稱之為水準 (level),像前面提到有六種移動方式,那就是有 6 個水準。
科學的目的在於描述、解釋、預測、控制,而實驗可以幫助我們達成這些目的。
實驗本身是中立的,它是一種研究活動,包含實驗假設、實驗設計、招募受試者、執行實驗等步驟。就像人類在規劃旅遊一樣,先想說要玩什麼、去那邊玩、有哪些景點、要跟誰一起玩。
一門學科的研究,絕對不是只有實驗法這種方法而已。但使用實驗法,就會更貼近科學研究社群常用的研究方法與流程,而科學研究社群有實驗法是適合學術研究的共識。
心理學研究也常會使用實驗法。為了讓心理學研究更方便,將實驗搬到網路上或許是個好辦法。
本文簡單說明了實驗到底是什麼意思。明天將介紹一個能寫心理學實驗的 JavaScript 套件,並寫一個 Hello World 範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