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篇講到了關於網際網路簡易的流程,接下來就來介紹 TCP/IP 與 OSI 模型,這兩個網際網路架構模型分別將網際網路從底層硬體,直到上層偏向軟體,分成了四層以及七層。分層使得各個不同領域的專業人士能夠分工明確,並且只要各層次間能規範好溝通的方式,複雜的網際網路就可以透過這些架構順利的運作。
網際網路協議套組(Internet Protocol Suite),通稱為 TCP/IP 協定套組(TCP/IP Protocol Suite),簡稱 TCP/IP 。命名來自於 TCP(傳輸控制協定)以及 IP(網際網路協定),因為這兩個協定是該協定家族中最早通過的標準。它將軟體通訊過程分為四個抽象層次,而其中每一個層都建立在低一層提供的服務上,並且為高一層提供服務。分為以下層次:
開放式系統互聯模型(Open System Interconnection Model,簡稱為 OSI 模型)是一種概念模型,由國際標準化組織( ISO )提出。將軟體通訊過程分為七個層次,每個中間層為其上一層提供功能,其自身功能則由其下一層提供。分為以下層次:
1.實體層:資料傳輸過程中的實體裝置,如路由器、集線器、電纜...等
2.資料連結層:負責網路尋址、錯誤偵測和改錯,如以太網路、wifi...等
3.網路層:管理數據的路徑選擇和轉寄,如IP
4.傳輸層:將使用協定等傳送資訊加入資料形成封包,如TCP、UDP...等
5.會議層:負責在數據傳輸過程中建立並維持兩台電腦之間的網路連線
6.表現層:把數據轉換為能與接收者的系統格式相容並適合傳輸的格式
7.應用層:提供為應用軟體而設計的介面,以設定與另一應用軟體之間的通訊
如下圖所示,兩個模型間大概可以照這個形式對照
今天大致簡單介紹一下TCP/IP與OSI模型的架構與分層,之後的文章會再詳細一點去介紹其中的內容,請待下回分解~~
TCP/IP-維基百科
OSI-維基百科
鳥哥的基礎網路概念
OSI七層架構和TCP/IP通訊協定的比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