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音訊處理應用需求增加,諸如影片剪輯、音樂重混(Remix)、Podcast 編輯、語音辨識前處理等場景中,人聲分離(Vocal Separation) 技術越來越受到重視。近年來,基於深度學習的模型已能透過瀏覽器端進行即時的音軌分離(Stem Separation),使用者無須安裝軟體即可進行音訊處理,降低門檻且提升效率。
本文將就目前市面上較具代表性的六款線上工具進行分析,內容涵蓋功能說明、操作流程與優缺點評估,協助不同需求的使用者(如內容創作者、學生、研究人員)選擇最合適的平台。
Coolo.ai 主打「零門檻」使用體驗,用戶僅需開啟網站,上傳音檔,即可在數秒內完成人聲與伴奏分離。AI 模型預設為二分支輸出(人聲+樂器音),特別適合需快速產出伴奏版本的使用者。
VocalRemover.org 除了基本的人聲與伴奏分離功能外,還整合了多項音訊處理模組,適合用於教育、內容製作等多場景應用。使用介面支援中文,友善度高。
EaseUS 所提供的音訊處理工具整合了音訊轉換、壓縮與人聲分離等功能。其支援輸入線上音訊來源,如 YouTube 影片連結,相對於僅支援本地上傳的工具來說更具彈性。
MyEdit 提供最基礎、最直接的分離操作。其功能專一,無其他干擾模組,適合需要單一音訊處理流程的使用者,例如在教育場合中做示範操作。
LALAL.AI 為專業用途設計,其深度學習模型可處理多種聲部分離,包括人聲、鋼琴、貝斯、鼓等。該平台亦支援批次處理功能,適合需一次處理大量素材的工作流程。
Moises.ai 除了人聲去除功能外,亦支援多軌音訊輸出、速度控制、鍵盤譜產生等進階功能,為音樂人與編曲者提供完整的創作輔助工具。
大多數工具使用 AI 模型分離音軌時會有輕微的品質損失,特別是在高頻與混響明顯的素材中。但如 LALAL.AI、Moises.ai 等工具已能在不明顯降低音質的情況下進行精細分離。
部分工具(如 EaseUS、Moises.ai)支援貼上影音連結或上傳影片檔,系統會自動擷取音訊並進行分離,無需額外轉檔。
除部分工具介面為英文外,本文所列工具皆支援中文介面。多數亦可於 Windows/macOS 上透過瀏覽器操作,Moises.ai 更支援行動 App 使用。
目前這些線上工具皆為商業產品,但部分(如 LALAL.AI)提供 API 付費服務,適合企業或平台整合使用。若需開源替代方案,可參考 Spleeter、Demucs 等本地部署工具。
Moises.ai、LALAL.AI 提供此功能,可進一步分離鼓聲、貝斯、鋼琴等音軌。但這類進階功能多需註冊帳號並升級為付費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