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在一家新創公司「出生」的 資訊網路系統工程師。這種環境和大企業不同,沒有明確分工、沒有專門部門,更多時候是「什麼問題都要接」,從伺服器部署、網路設定、資安防護、大大小小網通設備架設跟維修,全都必須自己上手,甚至有時候還會被抓去幫忙驗證產品功能。久而久之,我成了那種公司裡「插頭壞了也會被找去修」的人。
在新創公司做 IT,不會先給你一份專精技能清單,而是「今天伺服器壞了,明天 VPN 掛了,後天有人被釣魚信騙了」。學習的順序是隨機的,但好處是你能很快培養「什麼狀況都能先穩住局面」的能力。
資安在新創特別敏感,因為資源有限、系統還在成長階段,往往是駭客覬覦的好目標。我學會在架設任何系統時,第一步就是安全設定與權限規劃,並且定期演練 incident response,讓大家知道當資安事件發生時該怎麼做,而不是一片慌亂。
人手有限是新創的宿命,所以我很早就開始用自動化工具(Bash、Ansible、Docker Compose)來處理部署與維運,減少重複性工作,讓自己有更多時間處理真正棘手的問題。
在新創,IT 不是獨立的「技術孤島」,而是要和開發、行銷、業務甚至 BOSS 直接對話。有時候你得用白話解釋「為什麼這功能要多花一週才能安全上線」,有時候你得用圖示讓大家理解資安風險。這種跨部門溝通,比單純修機器還要重要。
新創公司的節奏就是快,昨天才部署的服務,今天就要能承受更多使用者;昨天用的工具,今天可能就換成雲端版本。雖然累,但這種持續學習與適應的過程,讓我比起同齡工程師,更早累積了多元的技能與解決問題的經驗。
新創公司的 IT 系統管理,就像一場沒有存檔點的冒險遊戲,挑戰永遠在下一關。但也正因如此,我對「維護穩定」與「確保安全」有了深刻的認識——因為在這種環境裡,任何一次失誤都可能直接影響整間公司的運作。在未來30天會分享許多系統管理的軟體分享、學習的心得,希望在忙碌上班人生中可以寫得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