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要從最基礎的程式語言的構成單元開始,打好基礎,後面所有的進階學習都會更容易。程式語言的基本元素就如同人類語言。人類用語言彼此溝通,程式語言則是人類和電腦之間的溝通工具。
Day2的程式語言範例皆以Python為主。
人類語言有:字母、單字、文法。
程式語言有:關鍵字、變數、語法。
如果昨天的Hello, World!是一句完整的句子,那今天我們就來拆解句子的組成。
程式的三大基石:變數、資料型態、運算子。
變數 (Variables)
變數就是用來存放資料的盒子。
例如:
name = "Allen"
age = 25
這裡的 name、age就是變數,它們分別存放了文字和數字。
資料型態 (Data Types)
不同的資料有不同的型態,就如同現實生活中的名字是文字、年齡是數字。
常見的型態如:
整數(Integer):10, -5, 1000
浮點數(Float):3.14, 2.718
字串(String):"Hello", "Python"
布林值(Boolean):True, False
運算子 (Operators)
運算子是對資料做計算的工具。
數字運算:
a = 10
b = 3
print(a + b) # 13
print(a - b) # 7
print(a * b) # 30
print(a / b) # 3.333...
文字運算(字串拼接):
first = "Hello"
second = "World"
print(first + " " + second) # Hello World
接著可以使用下列程式碼,在電腦上輸入以下程式:
#儲存基本資料
name = "Allen"
age = 25
height = 175.5
is_student = True
#輸出資訊
print("名字:", name)
print("年齡:", age)
print("身高:", height, "cm")
print("是否為學生:", is_student)
#做些數學計算
birth_year = 2025 - age
print("出生年份:", birth_year)
執行後,你會看到電腦幫你記住資料,還能進行簡單的運算。
今天了解程式語言的三個基石:變數、資料型態、運算子。
就如同搭積木的材料,後續會進入程式的流程控制,讓電腦不只是輸出結果,而是能根據條件做出不同的反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