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確使用 h1 ~ h6
建立內容層級(每頁僅一個 h1
)
-用 <p>
表示段落,不用 <br>
堆疊空行
-了解 <br>
(換行)、<hr>
(主題分隔)正確時機
-認識幾個常見內文語意標籤:<strong>/<em>
, <mark>
, <abbr>
, <time>
, <q>/<blockquote>
, <address>
h1
是整頁主標題,h2
是主要章節,h3
是子章節…不要只為了變大字而亂用標題。<p>
:自然產生上下間距;不要用多個 <br>
或空白 <p>
來「排版」。<br>
是同段內換行;<hr>
是主題/段落的語意分隔。<strong>
(語意強調)比 <b>
(粗體外觀)更有意義;同理 <em>
比 <i>
更好。直接貼到 VS Code 測試,觀察大綱與閱讀感受。
<!DOCTYPE html>
<html lang="zh-Hant">
<head>
<meta charset="UTF-8" />
<title>Day 2 - 標題與段落</title>
</head>
<body>
<h1>我的學習筆記:HTML 基礎</h1>
<p>今天要練習如何用正確的標題與段落建立清楚的內容層級,讓文章更容易讀、也更容易被搜尋引擎理解。</p>
<h2>為什麼需要層級?</h2>
<p>良好的層級能讓讀者快速掃描,也能協助輔助工具(如螢幕報讀器)理解內容。</p>
<h3>常見誤用</h3>
<p>僅為了變大字而使用 <code>h1</code>;用多個 <code><br></code> 塞空白;或是直接跳級(例如 <code>h1</code> 後接 <code>h4</code>)。</p>
<hr />
<h2>正確做法</h2>
<p>每頁有一個 <code>h1</code>(主標題),章節用 <code>h2</code>,子章節用 <code>h3</code>,依序遞進。</p>
<h3>同段內換行</h3>
<p>需要同段換行時才使用 <code><br></code>,例如地址:</p>
<p>
100 台北市中正區重慶南路一段 122 號<br>
3 樓 教室 A
</p>
</body>
</html>
h1
→ ✅ 全頁主題用一個 h1
,其他用 h2/h3...
h1
→ ✅ 用 CSS 控制字級(之後在 CSS 章節做)<br>
製作空白 → ✅ 用 <p>
分段,未來用 CSS 控制間距h1
後接 h4
) → ✅ 依序遞進(h1 → h2 → h3
)<p>
當作「 spacer 」→ ✅ 避免空元素;需要分隔用 <hr>
(語意型)或交給 CSS<b>/<i>
→ ✅ 改用 <strong>/<em>
提供語意在開始寫 CSS 前,你應能只用標題就說出文章架構。
不佳的做法(跳級、沒有層次):
<h1>HTML 入門</h1>
<h4>什麼是 HTML</h4>
<h2>標題用法</h2>
<h5>結論</h5>
較佳的做法(有層次):
<h1>HTML 入門</h1>
<h2>什麼是 HTML</h2>
<h2>標題用法</h2>
<h3>單頁只用一個 h1</h3>
<h3>依序遞進 h2 → h3</h3>
<h2>結論</h2>
h1+p*2
→ Tab
<h1></h1>
<p></p>
<p></p>
Settings → Auto Close Tags
Format on Save
幫你維持一致縮排<strong>/<em>
比 <b>/<i>
更語意化,以後 CSS 再決定樣式<a>
, <img>
, alt
撰寫、相對/絕對路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