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今天要把這些拼湊成一張「藍圖」,讓大家知道平台長什麼樣子。
1. 平台架構總覽
我的構想:
癌症資料 / AI預測結果
↓
資料清洗 (Python / Pandas)
↓
Promtail 收集 Log
↓
Loki 儲存 Log
↓
Grafana 視覺化 Dashboard
2. 為什麼要這樣設計?
• 資料流暢通:清洗 → 收集 → 儲存 → 視覺化。
• 可擴充:之後如果要加新資料來源(比如基因資料、心理問卷),只要再清洗後進Promtail就好。
• 輕量化:比起ELK(Elasticsearch + Logstash + Kibana),這套組合更容易在短時間內搭起來,不會太吃資源。
3. 資料格式長什麼樣?
舉一個「癌症患者資料」的JSON log範例,未來會被送進Loki:
{
"patient_id": "P001",
"date": "2025-09-15",
"AFP": 230,
"sleep_hours": 5,
"mood": "焦慮",
"treatment_stage": "化療",
"AI_prediction": {
"recurrence_risk": "high",
"survival_rate": 0.72
}
}
不管是臨床數據、病人日常紀錄,還是AI預測結果,都能統一變成log,方便 Promtail收集、Loki儲存。
4. 預告Day4
明天開始動手實作!我會先用Docker Compose把Grafana + Loki + Promtail 建起來,跑出第一個「Hello World」級的log → Dashboard流程,驗證環境沒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