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前十天我們拆解了系統架構、四大模組,以及過程中的優化。今天要回到競賽的成果報告,看看整個系統如何整合,最終生成完整的課程品質分析報告。
▋內容
在比賽最終成果展示時,我們除了展示逐字稿與情緒曲線,也加入了更直觀的文字雲 (Word Cloud) 與統計分析:
逐字稿 (Transcript)
透過 Whisper,我們能輸出準確逐字稿,並且標記出 Teacher/Student,讓課程互動一目了然。
情緒曲線 (Emotion Curve)
透過 SpeechBrain + Wav2Vec,我們生成學生情緒曲線,能看出專注度變化與學習氛圍。
文字雲 (Word Cloud)
我們將逐字稿中的單字進行詞頻統計,輸出文字雲圖。教師能快速抓出課堂中最常出現的單字,判斷是否達到教學目標。
LLM 輔助分析 (地端 Ollama)
為了保護內部資料,本次競賽有不使用外部服務的限制,因此我們使用 Ollama 內建的 LLaMA 模型(不依賴外部 API),將逐字稿、情緒與統計資料輸入模型,由 LLM 自動生成「課堂摘要」與「學生學習回饋」。這樣的自動報告更貼近實務需求,也符合資料保護規範。
這些功能的整合,使得報告不僅是數據,更是能直接支撐決策的教學輔助工具。
▋下回預告
下一篇將介紹 LLM 技術與比較,並說明為什麼我們選擇地端模型。
▋參考資料
WordCloud Python 套件
Ollama 官方文件
圖片源自競賽成果簡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