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數位化政府的環境中,許多公文流程、跨機關服務都需要透過網路進行。但網路傳輸存在風險,例如:
為了確保電子文件、憑證與交易的安全,政府必須建立一套可信賴的 公開金鑰基礎建設(PKI, Public Key Infrastructure)。這套基礎建設,專門針對政府體系設計的版本,就是 GPKI(Government Public Key Infrastructure)。
GPKI 全名 政府機關公開金鑰基礎建設,是由我國行政院國家資通安全會報技術服務中心(NICS)推動,提供 跨機關電子服務的信任鏈。
簡單來說,GPKI 是政府的「數位憑證信任機制」,確保:
GPKI官網 https://grca.nat.gov.tw/
GPKI 參照一般 PKI 架構,有以下幾個主要角色:
根憑證中心 (Root CA)
GPKI 的最上層,稱為 GRCA,由政府統一發行,確保所有下層憑證的可信度。這
中繼憑證中心 (Subordinate CAs)
不同部會或專案下設的 CA,負責簽發機關或人員憑證。如上圖所示,為各機關的憑證中心,包含:內政部憑證管理中心、經濟部工商憑證管理中心、醫事憑證管理中心等。
終端憑證 (End Entities)
包含政府機關的系統、承辦人員、公務員,使用憑證進行簽章或加解密。這裡的憑證包含自然人憑證、工商憑證、醫事憑證、組織及團體憑證等。
電子公文交換系統 (G2G)
各機關間透過電子交換公文,需要數位簽章驗證來源真偽。
跨機關系統整合 (Single Sign-On / Web Service 安全存取)
使用者登入一個政府平台,可以安全地存取多個跨機關服務。
電子憑證身分驗證 (G2B/G2C)
企業或民眾在使用政府平台(如投標、報稅、線上申請)時,系統可透過憑證進行身分確認。
政府內部資安防護
例如電子郵件加密、公文線上簽核、VPN 登入驗證等。
本文介紹的 GPKI 也是使用中華電信技術,GPKI、HiPKI、ePKI 之憑證管理、發卡使用相同技術與套件,只是三者 Root CA 不同。
GPKI 的 Root CA,並不是作業系統預設信任憑證,只有 HiPKI、ePKI 是預設信任憑證。然而如上篇文章提到 HiPKI、ePKI 的 Root CA 被 Chrome 瀏覽器移除預設信任。
GPKI 是我國政府數位治理的重要基礎設施,保障了跨機關電子公文、資訊交換與線上服務的安全性。隨著政府數位化進程加速,GPKI 將會持續扮演 「電子信任的核心」 角色,成為電子政府不可或缺的一環。
這家是板橋知名的滷肉飯,黑金滷肉飯配上滷蛋,實在是太美味了,羊肉湯也很美味,板橋必吃美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