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邦幫忙

0

跟著AI一起:從零打造一個互動式網站 Day30

wqq 2025-10-20 21:57:00258 瀏覽
  • 分享至 

  • xImage
  •  

這 30 天的學習旅程,讓我從完全陌生的前端入門,到能夠規劃並完成一個小型專案。過程中,體會到幾個重要收穫:

循序漸進的力量:每天一點一滴的累積,不知不覺就能從 HTML、CSS、JavaScript 打下基礎,最後甚至能完成前後端串接與部署。

前後端整合的思維:不只是切畫面,還要考慮資料流、API 設計與狀態處理。當前端能成功呼叫雲端 API,那一刻特別有成就感。

踩坑與解決問題的能力:像是遇到 CORS、路徑設定錯誤、部署失敗等狀況,雖然一開始會焦躁,但透過查文件、嘗試錯誤,問題一個個被克服,也訓練了獨立解決問題的習慣。

從零到一的專案規劃:學到如何規劃資訊架構、設計 wireframe、拆解功能模組,再一步步轉化成實際的程式碼,這讓我更理解軟體開發的完整流程。

自我反思與未來方向:這次的作業只是起點,接下來可以更深入學習認證系統、安全性設計、資料庫操作與雲端部署最佳實踐,並嘗試做出更完整、具規模的應用程式。

總體來說,這段過程雖然辛苦,但收穫滿滿。最大的心得是:只要持續投入時間與行動,再困難的技術也能逐漸被拆解與吸收。未來在學習程式或其他領域時,我會保持這份耐心與堅持。

補充:前後端整合的學習心法(實戰版)

  1. 先雛形,後最佳化:先用 JSON 檔跑通 API,再換 SQLite → 雲端 Volume → 正式 DB。
  2. 明確資料契約:約定好 request/response JSON 結構;前後端以型別/介面檔共享。
  3. 錯誤先行:前端先寫 try/catch + Toast;後端統一 error middlewarestatus code
  4. 環境分離devprod 網域/金鑰分離;.env 僅在後端;前端用 import.meta.env 讀公開變數。
  5. 自動化:GitHub Actions 自動部署;lint/test 先跑過再發版。
  6. 可觀測性:簡單的 req log、部署平台的監控,出錯先看日誌。
  7. 漸進式增量:每次 commit 一個小步驟:頁面→元件→API→部署→驗證。


圖片
  熱門推薦
圖片
{{ item.channelVendor }} | {{ item.webinarstarted }} |
{{ formatDate(item.duration) }}
直播中

尚未有邦友留言

立即登入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