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進入一個非常現實、卻最常被忽略的主題——社交工程。
這類攻擊不是靠技術突破,而是靠「騙人」。換句話說,駭客不一定入侵你的電腦,而是入侵你的信任。
社交工程(Social Engineering)指的是透過心理操弄、誘導行為或假冒身分,讓目標主動洩漏資訊或執行特定動作的攻擊手法。
與傳統駭客不同,這類攻擊往往從「對人」下手,而非對系統。
| 類型 | 方式 | 實例 | 
|---|---|---|
| 釣魚(Phishing) | 透過電子郵件、簡訊、假登入頁誘導輸入帳密。 | 「您的帳戶異常,請立即登入更新」 | 
| 語音詐騙(Vishing) | 假冒客服、銀行、警察要求驗證資料。 | 「我們偵測到您帳戶有異常交易…」 | 
| USB 攻擊(Baiting) | 故意丟一支「看似遺失」的隨身碟,讓人撿起來插電腦。 | 插入後自動執行惡意程式。 | 
| 假技術人員(Pretexting) | 假裝 IT 支援或管理員,要求密碼或遠端協助。 | 「我們要重設你的帳號權限,請給我登入資訊。」 | 
| 尾隨進入(Tailgating) | 在公司門禁後方假裝同事混入。 | 「不好意思我忘帶門禁卡,可以幫我開一下嗎?」 | 
某大型企業員工收到假冒 IT 部門的郵件,內容附上「VPN 更新連結」,點入後輸入帳密。攻擊者利用該帳號在深夜登入內部伺服器,下載大量資料。
整起事件沒有任何技術入侵,只靠一封郵件。
社交工程的本質是「利用人性漏洞」而非「技術漏洞」。再強的防火牆,也擋不住一個輕信的點擊。真正的資安意識,從懷疑與驗證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