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邦幫忙

2025 iThome 鐵人賽

0
生成式 AI

生成式AI:從原理到未來系列 第 6

討論生成式AI帶來的倫理與社會問題,例如:版權爭議、假資訊(Deepfake)和偏見。

  • 分享至 

  • xImage
  •  

生成式 AI 的強大創造力,就像一把雙刃劍,在帶來前所未有便利的同時,也引發了一系列嚴重的倫理、法律和社會問題。這些挑戰,關乎我們如何定義創作、信任資訊,以及確保技術的公平性。

版權爭議與創作歸屬 (Copyright Disputes)

這是目前最受爭議的問題,尤其集中在 AI 圖像模型上。

訓練數據的合法性:

問題: AI 模型在訓練過程中使用了數十億張來自網際網路的圖像、文章或程式碼。這些數據是否經過版權所有者的授權?

許多藝術家和創作者發起集體訴訟,質疑 AI 模型是建立在未經許可的「盜用」基礎之上。

AI 創作的版權歸屬

問題: 當 AI 生成內容時,版權應該屬於誰?是提供 Prompt(指令)的人?還是開發 AI 模型的人?

大多數國家的現行法律通常要求作品必須由人類創作才能獲得版權。這導致 AI 完全自主生成的內容,其法律地位仍不明確。

假資訊與深度偽造 (Deepfake and Misinformation)

生成式 AI 讓創造逼真且難以辨識的假資訊變得輕而易舉,嚴重威脅社會信任和個人安全。

Deepfake 威脅:

圖像與影片:
利用 AI 換臉或語音合成技術,可以製作出名人、政治人物或普通人說出或做出他們從未做過事情的虛假影片。這對名譽、政治穩定和企業信譽構成巨大威脅。

資訊爆炸與信任危機:

垃圾內容 (Spam) 的氾濫:
AI 可以大規模、高速地生成語法正確但內容空洞的網路文章和評論,導致網路資訊環境被稀釋。

難以辨別真偽: 由於 AI 生成的文字和圖像極其逼真,公眾將越來越難以判斷新聞、社群媒體內容的真實性,加劇了社會的信任危機。

模型的內在偏見與歧視 (Bias and Discrimination)

AI 模型的能力源於訓練數據,如果數據本身存在偏見,那麼 AI 的輸出也會放大這些偏見。

訓練數據的偏見放大:

問題: 如果一個語言模型主要在以特定性別、種族或文化為主的數據上訓練,它在回應中可能會帶有對其他群體的刻板印象和偏見。例如,在生成「工程師」或「護士」的圖片時,可能會過度傾向於單一性別。

社會不公平: 當這些帶有偏見的 AI 應用於招聘、貸款審批或刑事司法等關鍵決策領域時,將可能導致系統性的歧視和社會不公。

無意識的審查與限制:

開發者為了避免 AI 生成有害或歧視性的內容,會在其模型中加入安全限制。然而,這些限制本身也可能帶有開發者的文化或價值觀偏見,從而對某些合法的表達造成不必要的審查。

結論:負責任的 AI 發展
面對這些挑戰,社會必須採取行動:從法律層面上明確 AIGC 的版權和責任歸屬;在技術上開發更強大的AI 內容檢測工具;並在模型設計階段,就致力於消除數據偏見,確保 AI 的發展是公平、透明且負責任的。這是所有 AI 開發者、使用者和政策制定者的共同責任。


上一篇
如何區分「人工智慧生成內容」(AIGC)與「人工智慧輔助內容」(AIAI)。
下一篇
淺談生成式AI的應用領域:文字、圖像、音訊和程式碼。
系列文
生成式AI:從原理到未來12
圖片
  熱門推薦
圖片
{{ item.channelVendor }} | {{ item.webinarstarted }} |
{{ formatDate(item.duration) }}
直播中

尚未有邦友留言

立即登入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