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邦幫忙

0

Day3.官方說明頁要怎麼看:先把規則抄清楚

  • 分享至 

  • xImage
  •  

前言:
今天先不急著去按任何按鈕,把心力放在「看懂官方的說明頁」。理由很簡單:要畫畫面、決定多久更新一次,都要建立在「我知道去哪裡問、要帶什麼、回來長怎樣」這三件事之上。如果這三件事不清楚,之後再怎麼按都會繞遠路。目標就是把規則寫進自己的筆記,之後照著做就不會亂。

固定資料要怎麼看(站點/路線):
面對固定資料,我會先確認入口在哪裡,也就是它放在網站的哪個分類、用什麼名稱描述(像「站點清單」「路線清單」這種)。不需要把整條網址背下來,能描述清楚位置就好。接著看查詢時一定要帶的東西:有沒有要指定城市或範圍、需不需要提供路線或站點的編號、一次能拿多少資料、要不要分批拿。最後,看回來的內容到底有哪些欄位;對我們現在的目標來說,能用到的通常就是路線名稱與路線編號、站名與站點編號、站點位置(經緯度)以及站序。方向的表示方式(去程/返程)也一併記下來,之後才不會顛倒。

即時資料要怎麼看(到站時間):
即時資料我會做同樣的事,但更在意時間相關的細節。先確定入口的位置與名稱,然後看查詢時需要帶哪些辨識資訊,通常是路線編號與站點編號,有些還會要方向或其他條件。重點在回來的內容:預估還要等多久、這筆資料是什麼時候算的、目前狀態是正常、末班,還是暫停。時間單位是秒還是分、更新時間有沒有帶時區,這些都要記下來。沒有資料時會怎麼表達(例如特定數值或空白),也要一併說明,避免之後畫面上出現莫名其妙的數字。

兩種資料怎麼接在一起:
為了讓畫面同時顯示「站名」和「幾分鐘到」,固定與即時兩邊一定要有可以對上的識別方式。最常見的就是「路線編號」和「站點編號」。固定資料用的欄位叫什麼名字,即時資料用的欄位叫什麼名字,兩邊是不是同名、同型別。如果一邊是字串一邊是數字,之後就決定要統一成哪一種,避免對不起來。只要把這句話說清楚,後面設計畫面就好做很多。


圖片
  熱門推薦
圖片
{{ item.channelVendor }} | {{ item.webinarstarted }} |
{{ formatDate(item.duration) }}
直播中

尚未有邦友留言

立即登入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