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 AI 能幫我們生成文章、聲音、甚至影像,
「真」與「假」的界線變得越來越模糊。
現代資安不只是在防毒或設防火牆,
更在於能不能辨識假資訊與詐騙手法,
因為被騙點擊、被假帳號誘導,常常比駭客攻擊更致命。
今天最後一天 D30,我們談的是「人腦防火牆」——資訊判讀力。
| 類型 | 說明 | 目的 |
|---|---|---|
| 錯誤資訊(Misinformation) | 無心傳遞的錯誤,例如誤傳、舊聞重貼 | 製造混亂 |
| 惡意資訊(Disinformation) | 有意偽造,帶政治、經濟目的 | 操縱輿論、詐財 |
| 深偽內容(Deepfake) | 以 AI 合成聲音、影像、對話 | 假冒身分、造謠、詐騙 |
高維提醒
資安事件中,最常見的攻擊手法之一就是「資訊操縱(Information Manipulation)」。
當你被誤導點擊、上傳或轉帳,駭客根本不用寫程式。
例子: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UVFiv8U8afE
| 步驟 | 提問 | 要點 |
|---|---|---|
| C1|Context | 這資訊出現在哪裡? | 來源可信嗎?是新聞、廣告還是IG? |
| C2|Creator | 誰發布的? | 有真實身分或官方連結嗎? |
| C3|Content | 內容合理嗎? | 情緒性、極端字眼是警訊。 |
| C4|Cross-check | 有其他媒體報導嗎? | 搜同關鍵字或反向圖片搜尋。 |
| C5|Consequences | 若是真的,我該怎麼做? | 不衝動轉貼、不立刻輸入資料。 |
記得:真資訊經得起驗證,假資訊只催你快做決定。
| 行為 | 對應的資安風險 |
|---|---|
| 點擊假新聞連結 | 可能導向釣魚網站或惡意下載 |
| 下載「真相影片」 | 深偽影片夾帶惡意程式 |
| 回覆假客服訊息 | 外洩個資與帳號資訊 |
| 轉傳錯誤資訊 | 擴大社交工程攻擊面 |
| 相信 AI 生成「客服語音」 | 直接造成金錢損失 |
未來的資安不只是「電腦防護」,而是「思考防護」。
AI 能製造假象,但人類仍能靠判斷力抵抗。
每一次你願意查證、多問一句、多等兩秒,
都在訓練自己的「人腦防火牆」。
真正的資安素養,是在資訊過載的時代,
依然能保持冷靜與懷疑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