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高度數位化的環境下,企業面臨的威脅已不僅限於天災,更多來自於人為攻擊,例如勒索軟體、駭客入侵與資料竄改等事件。近年更出現攻擊者直接鎖定備份系統的趨勢,使得傳統備份方式的防護力逐漸不足。
近年國內陸續推動多項資安政策與規範,例如:
這些政策共同強調資料保護、備份安全性、異地保存與存取管控的重要性,使企業不得不重新檢視備份策略是否符合法規與安全要求。
這些原則可降低單一設備受攻擊或故障時的資料風險。
能檢查備份及備援檔案是否遭到竄改,確保資料在還原前處於可用狀態。
支援掃描勒索軟體跡象、異常內容變化判斷,降低受感染備份再次被復原的風險。
包括:
備份來源可能跨 VMware、Nutanix AHV、MS Hyper-V、Windows 或 Linux 實體機,皆可快速遷移至不同平台環境。
可涵蓋地端資料中心、雲端(Amazon、Azure、Google Cloud)或混合架構,使資料位置不再受限。
支援:
面對愈來愈複雜的資安威脅,企業需要的不只是備份機制,而是一套能在攻擊後快速恢復、避免次生災害、具備完整驗證與偵測能力的資料保護架構。
採用具備不可變備份、異常偵測、跨平台恢復與自動驗證能力的系統,是現代企業提升營運韌性的關鍵。現在是檢視並更新備份策略的重要時刻,使資料保護真正成為企業穩定運作的核心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