訂購春節火車票一定比快嗎 ? 一定要瞬間塞爆嗎 ? 好好笑的古老思考網路化?
一定要 0點 0分 瞬間湧入 這麼無聊嗎 ?
不能依照貢獻別區分嗎 ? : 曾經在非尖峰時間搭乘 10,000元 最優先
大家上網登記以後一年內非尖峰時間 會搭乘 10,000元 次優先
因為競標會被罵 ?!
大家上網登記 就像選課系統 不要用搶 Enter 好不好 真好笑
另一個例子是,最近許多離鄉背井工作者最關切的返鄉訂票。
像台鐵跟高鐵都宣布100年春節期間的疏運計畫,而且春節假期車票預訂,
也於前幾週陸續開始進行,但每年一到了車票開訂的凌晨,
網路交易大塞車的狀況屢見不鮮。
據報載,月初就開放預訂的高鐵,同樣因應春節加大頻寬,
瞬間可處理一萬四千多筆交易,但一開放訂票,
線上瞬間湧入三萬多人,使得系統負荷過大而產生延遲,
過一段時間後即回復正常;
台鐵則一改往年,在增設連線數和加強防駭機制後,
他們表示今年網路瞬間流量可同時接受三萬六千人線上訂票,
而且在開始預訂的那段時間也創下新紀錄──第一分鐘,
就有一萬三千多筆次完成三萬多張訂票。
要承擔這樣的交易處理規模,
光從IT的角度就有很多種方法可解,
不單是應用系統軟體本身的執行效能要能最佳化,
以及硬體端須具備充裕的運算能力、記憶體容量與網路頻寬,
有一個環節也是不可或缺的,那就是如何更妥善地將負荷分配給當下有能力處理的執行者,並且在部分執行者無法服務時,能將工作交給其他可運作的執行者處理,使整體服務能持續、不中斷。
這是管理的問題, 但嚴格說, 這是經濟學上分配的問題, 不全是IT技術的問題.
當需求火車票的人大於供給時, 就一定會有人搶不到. 不管是上網搶或登記或價高者得, 都不能改變這個事實. 因此, 只能尋求相對可以接受的分配方法, 没有完美的答案.
人人都有行的權利,如果長年在外,不常搭車,只能一年回一次,
用曾搭車花費的金額來當成優先買票的依據並不妥。
是IT的問題則不應用其他人為方法,不論是管理或經濟學,同樣,
也並不全是IT問題,反正,問題就一個,讓大家都能買到要回家
的票就解決了,不論用什麼方法。
價高者得會變成會出現欺負窮人的印象,有政治風險,與其價高者得,不如改提前記名登記,然後抽籤,這還來的有效一點,一方面可以利用會員人數收集需求資料,另一方面也給黃牛門檻介入炒票,只要跟超商合作,把服務丟到超商去,可以避免出現資訊落差產生負面的雜音,不過此方法只是用在台灣,這個三、五步就一間超商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