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體上看來可行,Rx/Tx之間的正確連接是必要的。但就協定來看,因為這 "光纖" 二字,說得還不夠具體,變成回答者要努力把各種可能性都考慮進來,拉寬了戰線。回答反倒成為考驗。
以下就我所知道的提供看法,任何謬誤,尚請指正。
"光纖",以上述精簡的字句來猜測,至少有3種可行做法:
HBA=帶光纖頭的網路卡,彼此之間走光纖線,以網路傳輸協定處理資料傳送。而網路傳輸協定已是數十年的成熟產物,可以輕鬆架起。這便是 - 利用 "光纖線" 進行資料傳輸的範例之一。
同上HBA=帶光纖頭的網路卡,彼此之間走光纖線,但是以iSCSI傳輸協定處理資料傳送。iSCSI在各種常見的系統平台,幾乎都有免費的 "發送源initiator" 的驅動程式;而 "目標端target",在M$伺服器系統平台上是免費的 (其他平台請依需要查詢看看)。因此,也就能免費地將網路卡轉兼為iSCSI HBA,用儲存協定iSCSI來進行資料傳送。建立傳輸時,一端是發送源,一端是目標端,兩者建立的是儲存網路,不是乙太網路。
HBA=光纖通道控制卡,彼此之間可以走光纖線,也可以是走銅線,由光纖通道控制卡的接頭決定傳輸線的種類。資料傳輸是依循光纖通道協定Fibre Channel Protocol。這類光纖通道控制卡就不是一般1Gb、10Gb那種網路卡,目前常見的也只有ATTO、Emulex、Qlogic等品牌。伺服器或儲存系統大廠,也都是向這幾家製造商OEM,改掛自己伺服器品牌銷售。光纖通道控制卡提供在不同作業系統上所需要的驅動程式,這是發送源的driver。要建立資料傳輸,另一端必須具備目標端。如果把光纖通道磁碟陣列視為儲存伺服器的話,它是絕對裝載有目標端的驅動程式的。可是在一般的系統平台上,這些驅動程式並不對外開放,也就很難自製DIY一台擁有光纖通道目標端功能的伺服器。常見的光纖通道目標端,大多是出現在儲存系統上。例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