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得20年前讀資管的時候,學校有教過資料與資訊的不同。印象中是這樣的:資料只是記錄,價值比較低,但經過整理分析後就變成了資訊,價值也會變高。
同理,您作了兩周的SERVER效能監視器記錄,記錄了一堆資料,系統也簡單作了分析,得出平均值、最小值、最大值等資訊,但這些資訊對您而言有用嗎?
沒有用就是要重新來釐清需求,重作分析。
以您所提CPU Processtor Time的例子來說,若使用者反映系統慢,您只是提出CPU用量平均9%的分析去解讀,那肯定會被批的滿頭包。合理的作法是比對使用者發生速度慢的時間點,和您記錄中的CPU/網路/記憶體/磁碟IO的使用高峰期是否相同,進一步去找出系統的瓶頸並加以解決。
如果是給主管作為是否採購新主機的依據,就是另一種解讀面向,若您只提出CPU用量平均9%,主管會覺得用量不大不需採購,但若您分成上班時間及下班時間的CPU用量分析,情況可能就會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