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準備要進行新系統的採購,但目前現有的資料較多都是不完整與重複性的資料,
需要重新調整已備日後新系統導入使用
供應商編碼不知道怎麼編,就使用流水號也可以,但同一家廠商,絕對是一個編號,不同業務洽談的合約,PO上會有業務代號的欄位,要統計個人績效或出報表都不會有問題,如果你同一家廠商編了好幾個編號,你以後要統計這個供應商的總採購金額時就會需要人工處理。
產品編碼的大中小分類很重要,建議找公司內各部門的關鍵人員來討論,以後要出統計報表或作特殊控管的時候都會有影響,如果到最後有些產品真沒不知道怎麼分,還有個大絕,就是分到其他類....但真心建議儘量少用,這個坑很大
樓主問的編碼, 那就針對編碼回答.
其實書上都有寫: 編碼原則要在有意義的情況下越短越好.
優先的重點在於:有意義, 不在於長度.
要有意義首先要先:定義:要有那些意義?
以進貨廠商為例. 最基本的可分為二大類,供應商(所提供的商品是讓 貴司生產或再銷售用)及雜項廠商(所提供的與 貴司的銷售商品無直接關係,如台電/中華電信/印影機廠商....).
大類之下是否要再分中類及細類就看樓主的想法.
另一件:同一個客戶有二個業同仁在交易.良心的建議是:合併給一個業務會比較好管理.
若分二個客戶編號:要考量到信用額度的管理問題(雖然有些ERP可以多個客戶共用一個信用額度.但是額度爆表時,是個業務的責任,就會有得吵,若分二個額度來控管,那就會增加公司授信的風險)
還有一個隱憂:客戶的"挑撥離間"來打聽一些"重要"資訊.為了要預防這些, 公司就要增加一些相對的管理成本(因為要預防漏密,如另一個業務的進貨單價,進貨商.交期,庫存...).所以比較好的方式:就是一個業務接洽會比較安全.
編碼最看重的就是唯一性。切忌一物多號,一號多物!任何東西,只要規格有一點不同,就要有自己的編碼。一樣的東西不能有兩個編碼,一樣的編碼不能給兩個東西用。用過的編碼也不能刪除只能停用。
所以雖然是同一家廠商,合約不同、業務不同、帳務不同,編碼要分開才合理。
編碼方式分為有意義編碼(有規則編碼)與無意義編碼(無規則編碼)。
過去大都採用有意義編碼。通常以類別、規格或特性作為編碼原則。優點是見名知義,可以達到局部可視化甚至完整可視化。但缺點是規劃費時,就像您現在面臨的,該怎麼分類,好像怎麼分都不對。另外還有擴充問題,日後若有一項例外打破您的規則,該編到哪裡呢?長度也需要考量。要將多少資料塞進編碼中?採用幾段料號?預留多少位數?結果往往讓編碼又臭又長。
現在較推行的是無意義編碼,即單純的流水號。因為只是個號碼,可以讓長度簡短。也可以大幅降低號數(用多少是多少)。對於品項較雜的情況是個很好的解套辦法。當然最顯著的差異是這串編碼等同亂碼,對人類來說是無意義的。但現在ERP系統都有提供欄位可存放各種屬性,搭配搜尋功能資料也都撈得到。甚至還有功能可以處理編碼的關聯、統計、分析等工作。因此反而建議屬性與編碼拆分。產品的屬性存放在表的其他欄位中,而編碼只是個唯一key。
最後,編碼是整個公司在用的,牽扯到過去、現在、未來。決策者、實施者、管理者、設計者、操作者都有各自的需求與考量,一定要多次開會討論才好。而當中還有滿多細節不是三言兩語說得完的。建議諮詢導入的系統商或專業顧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