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知道的成本結算方式有:
主管想評估從月加權平均法改為移動平均
但看到身邊的廠商都使用 月加權平均法
(塑膠廠,詢問過12家都一樣用月加權)
詢問優點是可以做到月底補單動作,能平攤成本
浪費時間 +1
先問....移動成本.................幹嘛用的?
去年11月進的ABS塑膠粒一公吨2500元,12月用完前又進一批2600元,這個月用完前再進一批2700元,請問這個月生產的XXX外殼一個成本多少錢?
估且不論塑膠原料佔總成本多少%,這移動成本能對現在正在生產的料有多大的影響?就算有,拿之前的進貨成本跟現在的平均,生出來的移動成本真的有參考價值嗎?
這是MIS該要問主管拿這個數字的用意為何了,至於要用哪種移動成本法則,那只是圖報表才要做的事,只要採購進貨時有如實把單價跟數量填寫進系統,就不會有錯..
我還是想不出來移動成本這個數字到底有什麼用途..或許我不是當老板的,這數對我而言沒什麼意義
就跟油價一樣
一個月前,95無鉛一公升24.7元,現在是25.8元,請問我現在跑100公里要多少錢?
我再笨也會用最後一次加油的每公升成本金額下去算,我幹嘛要顧到上個月加的油在油箱裡剩下幾%下去算加權或移動成本?
別忘記還有匯率問題啊,加上匯率,那個成本飄移有如AE86過髮夾彎的狀況,樓主還沒問到匯率該用哪種平均法呢
我在鋼構廠工作...
鋼材的成本,佔整個工程的比重超過40%,算移動成本還有點意思....可以計算走勢,在低點大量購進萬用鋼材,在高點就不要去發採購單,這一高一低間,每年能省下至少1億....
去年的所有工程加總超過5萬公吨,一般鋼材以每公斤20~27元之間計算,一年如果有辦法省下一公斤5元,5萬公吨就是2億多,我只抽1%做獎金的話,涼洗啊涼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