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問庫存成本跟出貨銷貨金額如何掛鉤比較好?
因為訂單越多庫存成本應該會越高,想要做KPI來檢討對應關係,請問如何做比較好
現在初步概念是
1月 庫存 100W 訂單 200W
2月 庫存 150W 訂單 330W
3月 庫存 200W 訂單 600W
現在想以訂單金額/庫存金額
當做指標,以上面指標可以得出
1月為2指標
2月為2.2指標還算合理
3月為3指標不合理,增長太高
建議您可以這麼做:
商品成本怎麼算─基礎概念篇
日期:2021-10-13
先前在「讓消費者心甘情願買單的定價秘密」一文有提到,最簡單的定價方法是「成本加成定價法」(商品成本+利潤=售價)。但物價會波動,商品金額也會起伏,進貨金額每次可能不一樣,這樣應該怎麼計算商品的成本,進而擬定價格來掌握利潤呢?
從進貨到銷貨,商品成本這樣算
成本一般常用的計算方式是【月加權平均成本制】,主要概念是以「月」為單位,計算【(期初成本+本期進貨成本) / (期初數量+本期進貨數量)】,得出來的結果就是當月份該商品的「平均單位成本」。看進銷存報表的時候,銷貨成本就是以商品的【銷貨數量x當月平均單位成本】而來,銷貨利潤則是【銷貨金額-銷貨成本】。
參考來源:
https://a1.digiwin.com/essay/essay-content.php?detail=122
建議:
改為: 庫存成本與銷貨成本來做表會比較合理.
這個就是庫存水位或庫存週轉率.
庫存週轉率來分析公司好壞
庫存週轉率
基本上庫存成本與銷貨金額比較有點不倫不類.
因為銷貨金額=銷貨成本+毛利
毛利與庫存金額一點關係都沒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