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次鐵人賽挑戰 30 天使用 Python 搭配政府公開資料,一步步完成由淺入深的資料分析與視覺化圖表。整個系列將以 macOS + VS Code 為主要開發環境,適合想學 Python 資料分析的新手,或是想利用開放資料做專案練習的朋友。
在這 30 天裡,我會挑選 4–5 個具有代表性的台灣政府開放資料集,規劃上,第一週會先介紹環境安裝與工具準備,讓完全沒有基礎的讀者也能跟上;之後每個資料集會分成「資料介紹、下載方式、實作分析、圖表繪製」幾個階段,難度會逐步提升。
希望透過這個挑戰,讓大家看到資料分析並不遙遠,只要有興趣,就能利用身邊的公開資料,做出有趣又有價值的分析!
今天我們將分析的範圍擴展到多個臺北市熱門景點,包括「國立故宮博物院」、「市立美術館」以及「國立臺灣藝術教育館」。 首先,我們將民國年份轉換為西元年份,並將其設為...
今天我們將焦點放在臺北市各景點全年總人次的比較,透過年度總和計算選出前五大熱門景點,並用長條圖呈現。 首先,我們將民國年份轉換為西元年,並將其設為DataFra...
在Day 13,我們將焦點轉向年度堆疊長條圖分析,這種可視化方式不僅展示各景點全年參觀人次,也呈現景點之間的相對比例。 透過堆疊圖,我們可以快速辨識哪些景點在長...
本次分析使用「地方政府違規使用查處情形土地面積統計表」作為主要資料來源,這份資料可以從政府資料開放平臺 下載,格式為CSV。欄位包括縣市名稱(County_Ar...
在完成資料初步介紹後,接下來我們將焦點放在資料結構的檢查與整理上。資料中包含每個縣市在1月到12月的違規土地面積,為方便後續可視化分析,我們將資料轉換為長格式(...
在完成資料整理後,我們將焦點轉向年度違規土地面積排行。透過長條圖,我們可以清楚地看到各縣市年度違規土地的總量差異,並快速辨識出違規面積較大的縣市。 繪製長條圖這...
在縣市排行完成後,我們將注意力轉向月份趨勢分析,以瞭解違規土地面積在年度中的變化。透過折線圖,我們可以觀察各月份的高峰與低谷,並判斷是否存在季節性規律。分析結果...
除了統計數據與折線趨勢,地理分布也是理解違規土地的重要視角。透過互動地圖,我們能直觀呈現各縣市年度違規土地面積的空間分布,顏色越深表示違規面積越大。 在這裡我們...
在分別分析了各縣市的違規面積排名和整體月份趨勢後,下一步是將這兩個維度整合起來,以進行更深入的觀察。透過一張堆疊長條圖(Stacked Bar Chart),我...
經過一系列的數據分析與圖表可視化,我們已經對「違規土地面積統計」資料集有了相當全面的認識。從縣市排名、月份趨勢、地圖熱力圖,到雙維度整合圖表,我們可以歸納出幾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