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troduction
相信大多數的C#使用者,尤其是碰過C語言的開發者,多多少少應該都有用過#if/#endif條件編譯。#if條件編譯通常是用來讓同一份代碼產生不同的程式,最常見的就是拿來設定Debug版與Release版的不同。
由於#if條件編譯具有常被開發者濫用、使用不便、及代碼難以閱讀等問題。C#設計者開始針對這個問題下去思考設計,為此C#在System.Diagnostics命名空間中添加了一個ConditionalAttribute。使用上不僅方便,且具有較好的可讀性與效率。
使用限制
ConditionalAttribute在使用上只能設定在屬性類別
[Conditional("DEBUG")]
public class Documentation : System.Attribute
或是設定在副程式上。
[Conditional("TRACE_ON")]
public static void Msg(string msg)
若是在函式或是一般類別上設定ConditionalAttribute,編譯器會提示錯誤。
ConditionalAttribute
ConditionalAttribute在使用上就跟一般的Attribute一樣,只要在正確的地方宣告ConditionalAttribute並帶入參數就可以了。若要使用多個編譯條件,且彼此間是or的關係。可以這樣寫:
[Conditional("A"), Conditional("B")]
static void DoIfAorB()
若為And關係 ,則我們可以像下面這樣使用:
[Conditional("A")]
static void DoIfA()
{
DoIfAandB();
}
[Conditional("B")]
static void DoIfAandB()
{
// Code to execute when both A and B are defined...
}
除此之外,也可以利用#if與#define來輔助。
#if (A && B)
#define BOTH
#endif
[Conditional("BOTH")]
static void DoIfAandB()
{
}
接著,讓我們直接來看段程式: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HelloWord();
SayHello1();
SayHello2();
}
static void HelloWord()
{
Console.WriteLine("Hello~");
}
static void SayHello1()
{
#if DEBUG
HelloWord();
#endif
}
[System.Diagnostics .Conditional ("DEBUG")]
static void SayHello2()
{
HelloWord();
}
程式運行後可以看到會因編譯條件不同而有不同的結果:
Denug
Release
相信看到這邊,大家還是覺得ConditionalAttribute與#if條件編譯兩者是差不多的。沒關係,讓我們反組譯一下上面的範例就會更清楚了。
internal class Program
{
private static void HelloWord()
{
Console.WriteLine("Hello~");
}
private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HelloWord();
SayHello1();
//SayHello2被編譯器拿掉
}
private static void SayHello1()
{
//內容被編譯器拿掉
}
[Conditional("DEBUG")]
private static void SayHello2()
{
HelloWord();
}
}
有感覺了嗎?使用ConditionalAttribute不會影響副程式的編譯,只會影響該副程式的叫用。從上面反組譯的程式碼,我們可以看到加上ConditionalAttribute的副程式在編譯後,其內容仍然存在。叫用副程式的地方在編譯後卻消失不見了。至於使用#if條件編譯的副程式,其內容在編譯後已被編譯器拿掉。而叫用副程式的地方卻仍然保留。也因如此,使用ConditionalAttribute來做條件編譯會較#if條件編譯來得有效率,因其少了叫用的地方,自然也就少了呼叫副程式所需的Push參數、區域變數、與返回位置等額外負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