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考: http://www.w3schools.com/tags/ref_av_dom.asp
HTML5 DOM 為 和 提供了Methods(方法)、Properties(屬性)、和Events(事件)。
Properties實在是蠻多的~ 就分篇介紹。
原本我是按照w3schools的排序(依字母順序)筆記, 但發現有些屬性很類似,可以拿出來比較,就被我放在一起分享了:)
今天筆記的是Properties(屬性)如下:
played 傳回已載入播放的時間。(TimeRanges Object)
seekable 傳回可跳轉的時間範圍。(TimeRanges Object)
buffered傳回緩衝時間。(TimeRanges Object)
preload 設置或傳回頁面加載時是否同時加載media
networkState 傳回media的網路狀態。
readyState 傳回目前media的準備狀態。回傳Number。
volume 傳回目前的音量值。回傳浮點數。
★played 傳回已載入播放的時間。(TimeRanges Object)
★seekable 傳回可跳轉的時間範圍。(TimeRanges Object)
★buffered傳回緩衝時間。(TimeRanges Object)
都是屬於TimeRanges Object
傳回
length
start(index)
end(index)
★preload 設置或傳回頁面加載時是否同時加載media。
*設置頁面加載時要同時加載media。
testVid1=document.getElementById(“video1”);
testVid1.preload="auto";
*傳回頁面加載時是否有同時加載media。
testVid1=document.getElementById(“video1”);
alert(testVid1.preload);
★networkState 傳回media的網路狀態。
0=未初始化,
1=加載完成,
2=加載中,
3=加載失敗。
*傳回media的網路狀態。
testVid1=document.getElementById(“video1”);
alert(testVid1.networkState);
★readyState 傳回目前media的準備狀態。回傳Number。
1=沒有接收到MEDIA資訊,
2=metadata已準備就緒,
3=目前播放的數據是可用的,但沒有足夠的數據來播放下一個影格,
4=提供足夠的數據播放
*傳回目前media的準備狀態。
testVid1=document.getElementById("video1");
alert(testVid1.readyState);
★volume 設置或傳回目前的音量值。回傳浮點數。
0.0=靜音,0.5=一半音量,1.0=最大音量。
*設置目前的音量值
testVid1=document.getElementById("video1");
testVid1.volume=0.2;
*傳回目前的音量值
testVid1=document.getElementById("video1");
alert(testVid1.volum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