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邦幫忙

DAY 6
1

淺入淺出-計算機組織系列 第 6

淺入淺出計組之旅(6)計算機輸入與輸出 (上)

  • 分享至 

  • xImage
  •  

週間正常進實驗室就可以正常時間發文章囉嘿嘿

以下就讓我們開始進入馮紐曼結構中最後兩個元件:輸入與輸出

如果無法與外界聯繫,CPU 和記憶體能力多強大也沒用

因此在模型中還需要加上輸入與輸出,才能構成一個完整的模型

在馮紐曼的時代程序是透過穿孔紙帶來傳遞,程式設計師先在紙帶上印上若干個小孔

分別表示機器的指令,機器就可以透過紙帶上的穿孔情形來轉換成零或一這種二進制訊息

在經過運算之後,輸出則是透過電動打字機把結果打印在紙帶上傳送出來

人們通過觀察紙帶上的穿孔情況就能夠判斷程序最後的運算結果。

(這樣看眼睛真的不會花掉嗎...)

那穿孔紙帶就代表著輸入和輸出設備嗎?其實穿孔紙帶還是需要有元件去辨識上面的穿孔狀態

因此在馮紐曼結構中也對向穿孔紙帶這種輸入設備的來源元件有特別定義

也就是外部紀錄介質 R(Outside Recording Medium)

可以靜態儲存計算機所需的訊息,不會因為斷電而丟失資訊

而剛提到的電動打字機也就是輸出設備,將結果輸出到外部介質穿孔紙帶上

除了穿孔紙帶,接下來我們也開始使用具磁性的物質來記錄資訊,也就是各式的硬碟

於是馮紐曼結構的示意圖就可以改為下列圖示

硬碟內部可以紀錄訊息的磁片也就是外部紀錄介質,可讀也可寫

硬碟內也會有相應的控制芯片,是輸入或輸出設備的一部分

通常現代的外部紀錄介質都具有可讀和可寫的特徵,所以架構圖慢慢的也可以改成

下一篇將會繼續介紹如何在模型中加入輸入與輸出設備。


上一篇
淺入淺出計組之旅(5)計算機執行指令的過程
下一篇
淺入淺出計組之旅(7)計算機輸入與輸出 (下)
系列文
淺入淺出-計算機組織30
圖片
  直播研討會
圖片
{{ item.channelVendor }} {{ item.webinarstarted }} |
{{ formatDate(item.duration) }}
直播中

尚未有邦友留言

立即登入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