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邦幫忙

第 11 屆 iThome 鐵人賽

DAY 5
2

對我的文章有興趣,歡迎到我的網站上 https://chechiachang.github.io 閱讀其他技術文章,有任何謬誤也請各方大德直接聯繫我,感激不盡。


有板友問到,要如何選擇要不要用 ELK,其實也這是整篇 ELK 的初衷。這邊分享一下 ELK 與其他選擇,以及選擇解決方案應該考慮的事情。

其他常用的服務

Prometheus: 開源的 time series metrics 收集系統

Stackdriver: GCP 的 log 與 metrics 平台

Elastic Cloud: ELK 的 Sass

Self-hosted ELK

或是依照需求混搭,各個服務使用的各層套件是可以相容,例如

  • 在 GKE 上不用 beat 可以用 fluentd
  • Prometheus -> Stackdriver
  • ELK -> Stackdriver
  • Fluentd -> Prometheus
    ...

基本考量的面向

  • Sass vs cloud self-hosted vs on-premised
  • Metrics: ELK vs Prometheus vs Stackdriver
  • Logging: ELK vs Stackdriver

取捨原則

各個方法都各有利弊,完全取決於需求

  1. 已知條件限制,例如安全性考量就是要放在私有網路防火牆內,或是預算
  2. 資料讀取方式,有沒有要交叉比對收集的資料,還是單純依照時間序查詢
  3. 或是資料量非常大,應用數量非常多
  4. 維護的團隊,有沒有想,或有沒有能力自己養 self-host 服務

Sass vs Self-hosted vs On-premised

Sass: 指的是直接用 Elasitc Cloud,或是直接使用公有雲的服務(ex. 在 GCP 上使用 stackdriver)

Cloud Self-hosted: 在公有雲上使用 ELK

On-Premised: 自己在機房搭設

安全性

看公司的安全政策,允許將日誌及監控數據,送到私有網路以外的地方嗎?如果在防火牆內,搞不好 port 根本就不開給你,根本不用考慮使用外部服務。

要知道服務的 log 其實可以看出很多東西.如果有特別做資料分析,敏感的資料,金流相關數據,通常不會想要倒到第三方服務平台。
可能有做金流的,光是安全性這點,就必須選擇自架。

成本

金錢成本 + 維護成本

金錢成本就看各個服務的計費方式

維護成本: 工程師的月薪 * 每個月要花在維護服務的工時比例

一般 Sass 代管的服務,會降低維護成本,基本上就是做到網頁點一點就可以用。

如果公司有完整的維護團隊,有機房,服務的使用量也很大,當然 self-hosted 是比較省。
中小型企業以及新創,服務在公有雲上的,直接使用Sass 服務往往比較節省成本,服務直接由 Sass 維護,節省很多機器上管理跟日常維護。

避免迷思,買外部服務的帳單是顯性的,報帳時看得到,而工程師維護的時間成本是隱性的。self-host 可能省下 Sass 費用,但工程因為分了時間去維護,而影響進度。這部分就看團隊如何取捨。

易用性

如果應用都跑在公有雲上,可以考慮使用雲平台提供的監測服務,使用便利,而且整合度高。ex GCP 上,要啟用 Stackdriver 是非常輕鬆的事情,只是改一兩個選項,就可以開啟 / 關閉 logging 與 metrics

如果是 On-premised 自家機房,也許 self-hosted 會更為適合。

客製化程度

在大多數時候,沒有需要更改到服務的核心設定,都可以不可律客製化程度,直接使用 Sass 的設定,就能滿足大部分需求。可以等有有明確需求後再考慮這一點。短期內沒有特殊需求就可以從簡使用。

使用GKE 到 Stackdriver 的話,對主機本身的機器是沒有控制權的,執行的 pipeline 也不太能更改
Elastic Cloud 有提供上傳 elasticsearch config 檔案的介面,也就是可以更改 server 運行的參數設定
Self-Hosted 除了上述的設定,還可以依照需求更改 ELK / prometheus 服務,在實體機器上的 topology,cpu 記憶體的資源配置,儲存空間配置等,可以最大化機器的效能。

Scalability

資料流量大,儲存空間消耗多,服務負擔大,可能就會需要擴展。

一個是資料量的擴展。一個是為了應付服務的負擔,對 ELK 服務元件做水平擴展。

除了 elasticsearch 以爲的元件,例如 kibana,apm-server, beats 都可以透過 kubernetes 輕易的擴展,唯有 elasticsearch ,由於又牽扯上述資料量的擴展,以及分佈,還有副本管理,index 本身的 lifecycle 管理。Elasticsearch 的 scaling 設定上是蠻複雜的,也有很多工要做。index 的 shards / replicas 設定都要注意到。否則一路 scale 上去,集群大的時候彼此 sharding sync 的效能消耗是否會太重。

Stackdriver 從使用者的角度,是不存在服務節點的擴展問題,節點的維護全都給 Sass 管理。資料量的擴展問題也不大,只要整理資料 pipeline,讓最後儲存的資料容易被查找。

Timeseries vs non-timeseriese

Prometheus 是自帶 time series database,stackdriver 也是 time series 的儲存。ELK 的 elasticsearch 是全文搜索引擎,用了 timestamp 做分析所以可以做到 time series 的資料紀錄與分析。這點在本質上是完全不同的。

  • 光只處理 time series data,Prometheus 的 query 效能是比 elasticsearch 好很多
  • Elasticsearch 有大量的 index 維護,需要較多系統資源處理,在沒有 query 壓力的情形下會有系統自動維護的效能消耗
  • ELK 的資料不需要預先建模,就可以做到非常彈性的搜尋查找。Stackdriver 的話,無法用未建模的資料欄位交叉查找。
    • Log 收集方面
      • Elasticsearch 中的資料欄位透過 tempalte 匯入後,都是有做 index ,所以交叉查找,例如可以從 log text 中包含特定字串的紀錄,在做 aggregate 算出其他欄位的資料分佈。會比較慢,但是是做得到的全文搜索
      • Stackdriver 可以做基本的 filter ,例如 filter 某個欄位,但不能做太複雜的交叉比對,也不能針對 text 內容作交互查找,需要換出來另外處理。
    • Metrics 收集方面
      • (同上) Elasticsearch 可以用全文搜索,做到很複雜的交叉比對,例如:從 metrics 數值,計算在時間範圍的分佈情形(cpu 超過 50% 落在一天 24 小時,各個小時的次數)
      • Stackdriver 只能做基本的 time series 查找,然後透過預先定義好的 field filter 資料,再各自圖像化。
      • Prometheus 也是必須依照 time series 查找,語法上彈性比 stackdriver 多很多,但依樣不能搜尋沒有 index 的欄位
      • 這邊要替別提,雖然 Elasticsearch 能用全文搜索輕易地做到複雜的查詢語法,但以 metrics 來說,其實沒有太多跳脫 time series 查找的需求。能做到,但有沒有必要這樣做,可以打個問號。

個人心得,如果驗證全新的 business model,或是還不確定的需求,可以使用 ELK 做各種複雜的查詢

如果需求明確,收進來的 log 處理流程都很明確,也許不用使用 ELK。

  • 論系統資源 CP 值以及效能,time series 的 db 都會比 Elasticsearch 好上不少。
  • Elasticsearch 中也不太適合一直存放大量的資料在 hot 可寫可讀狀態,繪希好很多系統資源。

其他服務

Elastic 有出許多不同的增值服務

  • Application Performance Monitoring(APM)
  • Realtime User Monitoring(RUM)
  • Machine Learning(ELK ML)

而 ELK 以外也都有不同的解決方案,例如

  • GCP 也出了自己的 APM Sass
  • Google Analytics(GA) 不僅能做多樣的前端使用者行為分析,還能整合 Google 收集到的使用者行為,做更多維度的分析

相較之下 ELK 在這塊其實沒有特別優勢。

Elastic Cloud

我這邊要特別說 Elastic Cloud vs ELK

Elatic Cloud 的運行方式,是代為向公與恩平台(aaws, gcp,...),帶客戶向平台租用機器,然後把 ELK 服務部署到租用的機器上。用戶這邊無法直接存取機器,只能透過 ELK 介面或是 Kibana , API 進入 ELK。Elastic Cloud 會監>控無誤節點的狀況,並做到一定程度的代管。

這邊指的一定程度的代管,是 Elastic Cloud 只是代為部署服務,監控。有故障時並不負責排除,如果 ELK 故障,簡單的問題(ex. 記憶體資源不足)會代為重開機器,但如果是複雜的問題,還是要用戶自己處理.但是用戶又沒有主>機節點的直接存取權限,所以可能會造成服務卡住無法啟動,只能透過 Elastic Cloud 的管理介面嘗試修復。

使用服務除了把服務都架設完以外,還是需要定期要花時間處理 performance tuning,設定定期清理跟維護。包括 kafka, redis, mongoDB, cassandra, SQLs...都是一樣,架構越複雜,效能要求越高,這部分的工都會更多。如果公司有 DBA,或是專職維護工程師,那恭喜就不用煩惱。

Elasticsearch server 目前用起來,算是是數服務中,維護上會花比較多時間的服務。

  • 因為引擎本身設計的架構,並不是很多人都熟悉。在使用ELK同時,對ELK底層引擎的運作流程有多熟悉,會直接影響穩定性跟跑出來的效能。
  • 需要好好處理設計資料的儲存,如果使用上沒處理好,會直接讓整個ELK 掛掉。
  • 然後產品本身的維護介面,目前只是在堪用,許多重要的功能也還在開發中。

如果公司有人會管 ELK,個人建議是可以 self-host

小結

  • 弄清楚需求,如果沒有特殊需求可以走 general solution
  • Sass vs Self-hosted vs On-premised
  • Time series vs non time series

上一篇
ELK Stack 4 - 在 GKE 上蒐集 log
下一篇
ELK Stack 6 - Logstash on GKE
系列文
其實我真的沒想過只是把服務丟上 kubernetes 就有這麼多問題只好來參加30天分享那些年我怎麼在 kubernetes 上踩雷各項服務30
圖片
  直播研討會
圖片
{{ item.channelVendor }} {{ item.webinarstarted }} |
{{ formatDate(item.duration) }}
直播中

尚未有邦友留言

立即登入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