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邦幫忙

第 11 屆 iThome 鐵人賽

DAY 24
1
Software Development

入吾 Go 中:走訪 Go 語言內部實作系列 第 24

第二十四天:上膛的 goroutine

  • 分享至 

  • xImage
  •  

前情提要


走到 newproc1 函式的結尾。新的 goroutine 已經如子彈一般上膛了。

一路返回

newproc1 回傳之後會一路回到最初的 rt0_go 去,這裡簡單回顧一下:

func newproc(siz int32, fn *funcval) { 
        argp := add(unsafe.Pointer(&fn), sys.PtrSize)
        gp := getg()
        pc := getcallerpc()
        systemstack(func() {
                newproc1(fn, argp, siz, gp, pc)
        })
}

它先是回到當初在系統堆疊的空間上運行的那個無名函式(用 gdb 觀察的話會發現它的正式名稱是 runtime.newproc.func1),然後回到 newproc 函式的最後一行,然後

		// create a new goroutine to start program
		MOVQ	$runtime·mainPC(SB), AX		// entry
		PUSHQ	AX
		PUSHQ	$0			// arg size
		CALL	runtime·newproc(SB)
		POPQ	AX
		POPQ	AX
	
		// start this M
		CALL	runtime·mstart(SB)

回到 rt0_go。筆者這裡的環境是在 runtime/asm_amd64.s 之中。可以看見前半段的註解寫著這一段是要創造新的 goroutine 並開始程式。其中,runtime.mainPC 作為一個進入點,與代表不附帶參數的 0 一起當作參數傳入我們已經走了一個多禮拜的 newproc 函式。到此為止我們可以再回顧一下曾經在 schedinit 函式開頭看見的註解:

// The bootstrap sequence is:
//            
//      call osinit
//      call schedinit
//      make & queue new G
//      call runtime·mstart
//            
// The new G calls runtime·main.

原來我們已經經過了第三個階段,要邁向第四階段啦!

啟動這個 M

// mstart is the entry-point for new Ms.
//
// This must not split the stack because we may not even have stack
// bounds set up yet.  
//                   
// May run during STW (because it doesn't have a P yet), so write
// barriers are not allowed.           
//                     
//go:nosplit         
//go:nowritebarrierrec
func mstart() {

註解提到這個函式是新的 M 的進入點。

附帶了之前也常常看見的 go:nosplit 代表編譯器在編譯這裡的時候不可以分割 stack,但筆者實在還沒參透這個部份,也只好附在疑問一節之中。話又說回來,不能分割的原因是這時可能還沒有設定好邊界,但問題是我們之前不是處理了一些堆疊相關的內容嗎?還是那些只是給 newg 的,和這裡沒有關係?

func mstart() {                                              
        _g_ := getg()                                        
                                                             
        osStack := _g_.stack.lo == 0                         
        if osStack {

這裡一開始一樣是取得當前 goroutine,然後依據它的 stack 下界是否為零作為是否正在使用系統堆疊的判斷依據。這裡事實上不會進入,因此就先略過了。

使用 gdb 觀察可以理所當然的證明這時候的 goroutine 一樣是 g0 沒有變動,那麼難道 g0 不算是在使用系統堆疊嗎?

        // Initialize stack guard so that we can start calling regular
        // Go code. 
        _g_.stackguard0 = _g_.stack.lo + _StackGuard
        // This is the g0, so we can also call go:systemstack
        // functions, which check stackguard1.
        _g_.stackguard1 = _g_.stackguard0

type g struct 的註解中描述 stackguard0stackguard1 都是在 stack growth prologue 當中比較的對象,只是後者是給 C 使用的,前者是 GO 使用的。以上是堆疊相關的設置,之後又會深入一層。

mstart1mexit

        mstart1()                                 
        // Exit this thread.
        switch GOOS {  
        case "windows", "solaris", "illumos", "plan9", "darwin", "aix":
                // Windows, Solaris, illumos, Darwin, AIX and Plan 9 always system-allocate
                // the stack, but put it in _g_.stack before mstart,
                // so the logic above hasn't set osStack yet.
                osStack = true
        }      
        mexit(osStack)

中間的 switch-case 結構顯然沒有 Linux 的事,這裡先不管;mstart1 函式理論上會在最後一哩路作一些 M 的設置,然後就接使用者寫的 main (事實上編譯之後的正式名稱為 main.main)之後的部份。mexit 函式則反之,準備清理所使用的資源,事實上,使用 gdb 檢查 mexit 在這個 hello world 程式的呼叫狀況的話會發現,根本還來不及使用到就已經離開了:

(gdb) b runtime.mexit
Breakpoint 1 at 0x42c6a0: file /usr/lib/go/src/runtime/proc.go, line 1243.
(gdb) run
Starting program: /home/noner/FOSS/2019ITMAN/go/src/hw 
[New LWP 6868]
[New LWP 6869]
[New LWP 6870]
[New LWP 6871]
Hello World!
[LWP 6871 exited]
[LWP 6870 exited]
[LWP 6869 exited]
[LWP 6868 exited]
[Inferior 1 (process 6864) exited normally]
(gdb)

而且過程中還生成了四個 thread!

疑問


  • go:nosplit 具體來說是在哪些條件下必須要下?
  • 什麼才算是系統堆疊?
  • stack growth prologue 具體來說是指什麼?
  • 看到很多註解的部份提到必須要有 P 才能下 write barrier,他們的關聯是什麼?

本日小結


今日回到 rt0_go 再往 mstart1 出發,同時實在好奇為何 mstart1 之後會新生成這麼多個執行緒呢?


上一篇
第二十三天:開始排隊
下一篇
第二十五天:minit 與 signal 設置
系列文
入吾 Go 中:走訪 Go 語言內部實作30
圖片
  直播研討會
圖片
{{ item.channelVendor }} {{ item.webinarstarted }} |
{{ formatDate(item.duration) }}
直播中

尚未有邦友留言

立即登入留言